第A61版:慢读/闲逛
3上一版  下一版4
 
时间的私语——孙志纯画展
闽籍艺术家向京 助展﹃2013艺术长沙﹄
□活动
□沙龙
□讲座
豆腐“他爹”明天生日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3年10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豆腐“他爹”明天生日

 

N本报记者 郭大路

明天,农历九月十五,据说是淮南王刘安的生日。读过初中语文课《淮南子·人间训》的《塞翁失马》,都知道刘安。那么,中国人会怎样为他庆贺生日呢?

答案一:晨起饮豆浆,吃豆腐。

答案二:豆腐业人士公祭祖师刘安,祭毕聚餐。

——不知怎么的,后人都认为,刘安是豆腐的创始人。司马迁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卷一百一十八),虽然用不少篇幅记述了刘安家族的故事,却没有提到刘安与豆腐的关系。比较明确的是《本草纲目》说“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不过,清代福州美食家梁章钜却在他的《归田琐记》卷七《豆腐》里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豆腐古谓之菽乳,相传为淮南王刘安所造,亦莫得其详。

“莫得其详”的还有关于朱熹不吃豆腐的传说。朱熹为什么不吃呢?梁章钜说,因为朱熹去看了做豆腐,觉得不可思议,明明豆子、水、杂料事先称了有10斤,可是等做出豆腐,成品的重量一定超过10斤!1+1+1>3,这公式不成立啊!梁章钜推理说,朱熹一定是“格其理而不得,故不食”。好吧,过分较真的人,没有豆腐吃。

梁章钜自己喜欢吃豆腐,每次请客,必定亲手做一味豆腐上桌。也许因为有情调的文学家都喜欢做豆腐吃?苏东坡写诗说“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成了雅事;陆游写“拭盘推连展,洗釜煮黎祁”,黎祁就是豆腐。

梁章钜吃过两次印象深刻的豆腐,一次是在浦城,南浦书院里有个仆人,很懂得做豆腐,全浦城的人都想要他的豆腐配方,这家伙偏不给。梁老师也想偷配方,于是经常一大早来,说,“我要吃早点!快做豆腐来!”那家伙一听,马上进厨房……马上就端着豆腐出来了。可是,不管梁老师怎么盘问威吓央求,这丫的就不说,就不说!多年以后,梁老师悻悻地写道:“闻此人今尚在,已笃老矣。”

梁老师在山东大明湖薛荔馆吃过另一次印象深刻的豆腐。“食半,忽进一小碟,每碟二方块,食之极佳,众皆愕然,不辨何物。(主人)理亭曰:‘此豆腐耳。’”后来有人说这就是鲁菜中的“锅塌豆腐”,不过我不信,“锅塌豆腐”不过是豆腐里塞了猪肉馅儿,然后油煎焖煮,不算罕见,而梁章钜却说,“此味则遂如《广陵散》,杳不可追矣。”这么俗的豆腐,用渺远高端的古琴谱来比,偏爱过头了吧。当然,对于梁老师这种走南闯北的人来说,豆腐“凡远客之不服水土者,服此即安”,算是一剂思乡药。

豆腐在福州实在是太常见啦。元宵节,娘家给初嫁的女儿送灯,一定有一样“豆腐蛎”,就是把海蛎盖在豆腐上,福州方言里“豆”音类似“带”,“蛎”音如“弟”,意思就是快生个男孩。再之前,福州人家的新娘子“试鼎”,多半也挑“豆腐海蛎羹”来做,不为别的,说来吉利。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