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新华社电人民网
深秋一场大雾,致使东三省的省会城市全部处于雾笼霾罩之下。继文学作品《夜幕下的哈尔滨》为人熟知后,“‘霾’幕下的哈尔滨”再次成为连日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哈尔滨PM2.5指数“爆表”,长春、沈阳发布大雾红色预警。罕见的雾霾天气袭击东北地区,东北各地采取紧急措施,应对雾霾天气。
昨日,哈尔滨全市中小学临时下发停课通知,三省多条高速公路也因此全线封闭,部分公交线路也暂时停止运营或加大发车间隔;吉林省高速公路、铁路和民航等交通方式全面受到影响;辽宁省境内多条高速公路封闭。一些市民感慨:“长这么大,头一次看见这么大的雾!”
记者亲历5米外就看不清
10月20日是哈尔滨市开栓供暖第一天,哈尔滨市区迎来雾霾天气,多处PM2.5指数“爆表”高达500,达到“严重污染”程度。气象部门相继发布多道雾霾预警信号,哈尔滨市的预警信号升至最高级别的红色。21日,哈尔滨全市中小学临时下发停课通知,多条高速公路也因此全线封闭。
21日早晨7时左右,哈尔滨市雾气加重,能见度极低。走出家门上班的人发现,整个城市仿佛笼罩在“云雾”之中。7时15分,哈尔滨市气象部门发布大雾红色警报,个别地区能见度不足10米,整个城市被烟雾笼罩。当时记者在哈尔滨火车站停车场处,已经找不到5米外的停车场入口。
在长春市,大雾弥漫,几乎伸手不见五指。道路上所有通行车辆全部将双闪灯打开,并缓慢行驶。
在沈阳,21日迎来重度雾霾天气,全市多个监测点位PM2.5值突破200,部分地区突破300,达到最严重级别。直至中午浓雾仍然不散,户外能见度较差。
市民应对同时戴三个口罩
记者在哈尔滨市嵩山路附近多家药店走访时发现,口罩已经基本脱销,甚至有市民同时戴了三个口罩。
在吉林长春,昨日早高峰期间,多数骑自行车、摩托车等出行的市民都采取了佩戴口罩的办法。而没有戴口罩的人也都用衣物、围巾等捂住口鼻,以抵挡呛人的空气。
因空气质量太差,长春市部分中小学、职业学校取消了课间操。
据哈市气象台预测,22日大雾将有所减弱。哈市疾控中心建议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脏病、肺病等疾病的易感人群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
根据沈阳市气象局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未来三天将有一股强冷空气过境,扩散条件逐渐转好,空气质量将明显改善。
追问雾霾成因是“风太小”?
罕见雾霾天气成因是什么?哈尔滨市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由于20日夜间以来近地面风力接近静风,大气处于超静稳状态,污染物无法扩散,致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严重污染。长春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也认为,持续5天的逆温现象和风力过小是此次大雾天气的主要成因,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很难扩散、消除,逐渐累积成了巨大雾霾。
记者从哈尔滨市政府了解到,经监测,露天焚烧秸秆产生污染也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但多位市民在网上质疑,称在哈尔滨生活多年,即使以往开栓供热季节,也未曾出现过“雾锁全城”的场景,今年形成如此严重雾霾的原因,显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
有关专家称,按照以往的经验,进入采暖期的哈尔滨,空气最易发生污染的时段应该集中在深冬时节,但今年的提前到来令人猝不及防。但必须承认,雾霾的发生是多重因素叠加所致,大到逆温天气、燃煤污染、扬尘污染,小到锅炉起火产生的粉尘。
“我上班都迷路了”
记者微信里一哈尔滨的朋友说,“我上班都迷路了,根本看不清右转标识,走到松花江大桥才转回太阳岛。”另一人则回复,“我还在找阳明滩大桥呢。”更有人吐槽,“通勤车司机师傅是凭感觉把我们送到单位门口的,我们是凭感觉从大门口走进办公楼的……”
“昨天雾霾就挺严重了,但没想今天连五米开外的人脸都看不清了。”一家公司职员刘立文说,早上起床发现,窗户好像被涂上了一层白胶,根本看不清外面,匆忙下楼赶公交,发现连公交车都停运了。有网民发微博称,“走在雾里,都感觉呛人,戴半个小时口罩摘下来,发现口罩上嘴和鼻子的地方都变黑了。”
□专家提醒
雾霾天多吃梨饮食清淡暂停晨练
受雾霾天气影响,哈尔滨市多家医院的呼吸科、耳鼻喉科的患者骤增二三成,主要以咳嗽、哮喘、鼻炎等患者为主。专家提醒,雾霾天里,人们最好呆在室内,尽量不要在室外活动,老年人应暂停晨练。
特别是在清晨、傍晚雾霾比较严重的时段,婴幼儿、青少年以及老年人最好呆在室内。可以在上午10时至12时阳光充足的时候,开窗通风20分钟左右,以便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去的话一定要记得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清洗口鼻等部位。另外,即使没有雾霾天,人们在冬天也应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例如梨、枇杷、百合、萝卜等,饮食宜清淡,不要过于油腻和刺激。(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