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教育/校园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诗歌突围功利化教育
国学专家开礼仪修养课
缺本土教材 没有好师资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0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不重视现代诗,语文课本也讲得很少,但不少有识教师正在尝试
用诗歌突围功利化教育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在诗会上朗诵自己或自己学校同学的原创作品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在诗会上朗诵自己或自己学校同学的原创作品
 

N本报记者 李薇 文/图

本报讯 刚刚过去的周末,是一个诗意的周末——全国52所中学的100余名师生齐聚福州一中,开了一场校园诗会。诗会上,师生们朗诵原创诗歌、聆听诗歌主题讲座,校园中沉睡的诗意被唤醒。

诗会发起学校之一苏州十中的校长、诗人柳袁照说:“我们不是要学生都成为诗人,而是要让他们拥有浪漫的情怀、诗意的生活,不要仅盯着考试和分数。”

从功利化教育中“突围”,让人文精神浸润校园,正是迄今为止三届诗会的努力。

高考作文为何不能写诗?

“高考无论怎么变,有一条是不变的——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柳袁照说,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这对推广诗歌当然不利。“为什么不能写诗呢?古代科举制度也是允许写诗的嘛!”

在福建高考语文卷中,150分的试卷,古诗占6分,不考现代诗。福州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王兆芳说,古诗鉴赏题与欣赏古诗是两码事,而今年的高考作文,尽管考了一首顾城的诗,但也不是把诗当诗来考,而是把诗当作作文的材料。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现代诗的教学集中在高一第一学期,根据版本不同,有《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沁园春·长沙》、《错误》等几首,“诗歌的空间很少”。

一次“不务正业”的实践

尽管课堂上诗意不足,但爱诗的孩子并不少。福州三中湖滨文社指导教师陈原说,在学生们的自由创作中,诗歌占的成分不少,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但热情是有的,还有学生尝试给流行乐曲填词。

借助诗歌单元的教学,王兆芳也曾“不务正业”。他让学生每人写一首诗,挑出其中五首,暂时隐去作者,让学生在课上朗读,最后全班投票选出最佳。“朗读者声情并茂,聆听者啧啧称赞,被选中者惊喜交加而又故作镇定,课堂上一片欢歌笑语。”

最终,《我曾被午夜唤醒》这首诗在票选中脱颖而出。此次全国校园诗会上,福州一中的黄冉昕同学就朗诵了这首作品,它的作者是高二的林欢。

本届诗会共收到全国各地师生创作的近300首诗歌,从中精选的135首诗,已结集成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柳袁照评论说,目前中学生创作的校园诗歌,多以抒情诗为主,虽不成熟,但却“像春天里的花蕾和青草一样美丽、鲜亮”。

诗不“实用”却能丰富生命

本次诗会已是第三届。2011年,苏州十中、清华附中、福州一中、郑州外国语学校、上海交大附中等5所学校的校长一起在美国培训,谈及校园中诗意的缺乏,几位校长一拍即合,决定联合发起“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纯粹以诗会友,不评奖、不排名次”。从当年起,诗会每年举办一次,各校轮流承办。

在王兆芳看来,“诗歌的阅读、创作以及本次诗会的举办,是非功利的、审美的,着眼于对学生的长远教育,意在弥补应试教育的功利化、短期化、表面化倾向。”

而陈原说:“诗歌不如奥赛等‘实用’,可以获得保送或是自主招生的优惠,但诗能帮助人丰富生命、塑造生命。”

□名师荐诗

我们一起来 读诗

亲近诗歌,从读诗开始。应本报邀请,福州一中特级教师、闽派语文代表人物陈日亮老师和苏州十中校长、诗人柳袁照,分别给中学生们推荐了一些优秀诗人,建议同学们读读他们的作品。

陈日亮推荐

当代:舒婷、海子、北岛、顾城、施雨

现代:卞之琳、何其芳、臧克家、艾青、冯至、郭小川

柳袁照推荐

中国:舒婷、海子、车前子、小海、多多

外国:泰戈尔(印度)、帕斯(墨西哥,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苏联)、特朗斯特罗姆(瑞典,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