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2版:慢读/掌故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向莆铁路的文化之旅
林纾的画
□看图写忆
辛弃疾与福州
□下周的题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0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莆铁路的文化之旅

林普晴与沈葆桢
朱熹
黄慎的画
怀海百丈
甘露寺
滕王阁
 

N本报记者 郭大路

向莆铁路开通“满月”的那天,10月26日,记者自福州站登上D3266动车,去往终点的南昌西。

这是一趟寻访文化的动车之旅。千里之外,南昌城里,滕王阁上,“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于公元675年写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至今难以逾越的文学标杆,那么,福州能有什么、向莆铁路上能有什么,可以在滕王阁的高度面前毫无愧怍?

1.福州:名门闺秀镇江西

初唐时代,要论起文化,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已经开到终点,而闽都福州却如这趟动车一样,仅仅是个起点。清末学者陈衍曾说:“文教之开兴,吾闽最晚。至唐始有诗人;至唐末五代,中土诗人时有流寓入闽者,诗教乃渐昌……”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哪个福州人,能让江西合省交口称颂?

慢慢翻阅这一千多年,真有。还是个福州女子。

这枚福州美女,芳名林普晴,是林则徐的二女儿。1855年,她随同丈夫沈葆桢来到江西九江赴任。第二年又转赴上饶。那年八月初,沈葆桢出城筹款,将满城兵将、千家妇孺,尽数交托在这34岁福州女子的手心。沈葆桢前脚刚走,势不可挡的太平军便从吉安突然发难,一路攻陷贵溪、弋阳,兵临城下。而此时沈葆桢独自归来,无兵可守。

这位名门闺秀,出嫁后向来耐得贫寒理得家务,一双小脚虽不能持戈上阵,却也不曾慌乱,当即刺破食指写下血书,唤来壮士骏马,飞书向驻守玉山的闽籍提督饶廷选乞援。然后,怀抱印信与必死之心据井而坐:若援兵未来而城破,则赴井以全节义。

苦熬三日,饶廷选终于率一千四百人背城出兵,林普晴则亲自送粥劳军,于是士气大振,七战而败太平军,解了围城之困——若能穿越1200年,这样一个“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故事,是会让“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的一介书生王勃,在滕王阁上遥向林普晴姐姐深深一揖吧?

2.尤溪:朱熹的出生地

福州车行一小时,即可至尤溪。两天前,“福建省纪念朱熹诞辰883周年书法展”刚刚在省博开幕,承办者之一是尤溪县政府。公元1130年九月十五日,朱熹于尤溪县城青印溪南的郑氏馆舍诞生。据说,朱熹所写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的“半亩方塘”,就在尤溪郑氏馆舍。而他集大成的学问活水,也源源不绝自闽水流向赣江——朱熹生平最有名的文化事件,却在江西。

公元1175年,朱熹与理学赣南学派的代表人物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分别率领自己的门人后学,在江西铅山鹅湖书院,进行十天十夜学术大辩论。这场代表当时中国哲学最高水平的大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辩论会不欢而散,但数年之后,朱熹却将学术论敌陆九渊请到了自己掌教的庐山白鹿洞书院,让他登堂入室,向自己的学生讲学。文人相轻的固有陋习,在1181年的二月,如冰雪般被初春消融。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过的“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而朱熹的大儒胸怀,在500年后又一次创造了新的经典。

3.八大山人与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

车行75分钟,停靠三明北。这一站,我们可以把三明的宁化籍画家黄慎捎上,一同往南昌重游故地——生于1687年的黄慎是清初“扬州八怪”中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他一定很乐意去南昌南郊的“八大山人纪念馆”看看。这是中国第一家古代画家纪念馆,南昌市政府以八大的纪念馆为中心,划出3200多亩地修建了“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漫步这美丽的园林,每季可以看到八大的六幅真迹,且全免费。

黄慎虽然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但他把水墨写意技法运用到人物画中,也是扬州八怪中可圈可点的创举。郑板桥夸过他“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齐白石看到黄慎的作品,曾说“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然之趣。决定从今大变”。也许,将来的宁化,也能建一个黄慎纪念馆,将黄慎的作品收藏展出。

4.泰宁的甘露寺与尚书第

车行110分钟,到泰宁。将乐与泰宁都是好山好水,但以动车之速,风景总在窗外一掠而过,只能停车寻访。

风光之外,将乐尚有与游酢一同“程门立雪”的杨时;而泰宁古城中,既有从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时期建筑物1.27余万平方米的尚书第,也有“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特建筑甘露寺,说到寺庙——糟了,出发时怎么能忘了拉上长乐籍名僧怀海百丈?

怀海俗名王木尊,年轻时出家,公元784年,他已64岁,来到当时的洪州、现在的南昌,在新吴界大熊山拜马祖道一为师,取法名怀海,精研禅宗的南宗理论,成了南宗慧能的四世弟子。怀海最著名的创举,是制定了《百丈清规》,别的也许不记得,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句训条,相信你一定都听说过。

5.滕王阁里的陈宝琛

车至终点南昌:文化第一看,自然是滕王阁。10月26日这天,所有的福州游客,都在滕王阁第一层“遇”到了陈宝琛——左展厅,有“华夏圣旨博物馆”的异地展,居然展出了陈宝琛当年的殿试卷子,一问,这个展在滕王阁中已持续了十年;右展厅,是陈宝琛当“帝师”时的同事朱益藩的纪念展,墙上挂着陈宝琛与宣统皇帝、朱益藩的合影,与朱益藩、陈三立的合影……南昌人为什么苦苦留着陈宝琛?

一查资料,原来,1882年,陈宝琛被任命为江西乡试的主考官,不久再被任命为江西提督学政。当时才三十四五岁的陈宝琛,在江西大力严肃考纪,整顿学风,同时修葺学院、举拔贤才,甚至不惜代价把谢章铤从福州请到了庐山,掌教白鹿洞书院。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参加乡试,不按规范写八股文却写成散文体,是陈宝琛从落第的卷子中,把这位特立独行的才子挖了出来……当时的南昌士子见到陈宝琛,那是如遇

知音啊。《滕王阁序》写得真切:“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陈宝琛1884年调离江西,

但他留下的教化之功却长久留在江西士子心中,这是清末福州对南昌一次重要的文化输出。

后记:版面有限,这只是文化风景中的碎片,并不能囊括向莆铁路的全部。有心人,也请你拾起铁路边上的文化遗珠,将文采风流与我们共享。

投稿发往:mandu_hxdsb@126.com。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