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陈恭璋 陈锟 肖春道 茶园综 文/图
关注理由
在福州市交巡警支队大楼内,有个智能交通控制中心,可实时掌握市区每条道路流量、监控、信号灯等。昨日,本报驻该中心工作站正式启用。本报成为进驻该中心的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纸媒。
在工作站,记者可一览中心监控大屏幕,电脑也装有智控中心的子系统。今后,本报记者将在此向市民提供全面、权威的第一手交通信息,与警方、市民一起关注榕城交通,为有序交通出谋划策,共促榕城畅行。
昨日晚高峰,本报多路记者再次随警上路,探访金鸡山隧道和市区多个交通节点。
现场播报民警现场执勤几大堵点通行有序
昨日晚高峰,智控中心监控系统显示,17时半至19时,福州市区交通未出现较大堵情,道路通行时速大都在20公里以上。
17时30分,记者来到象山隧道口。此时车流量已很大,但通行秩序井然。
在二环梅峰路口,本报昨日报道的从铜盘高架桥下来的车子压实线右拐的现象没再出现;梅峰路口的山海观公交车站,大部分公交车也能靠站上下客。
随后,记者来到思儿亭高架桥,途经该处的车辆有很大部分是在桥下左拐,前往新店方向。在前几次实地蹲守过程中,均发现部分车辆乱加塞添堵。昨日,由于有民警现场执勤,加塞很少出现,通行有序。
同时,在乌山路口、六一北路得贵路口、浦上大道仓山万达广场路段,记者同样看到,现场车辆基本在3个绿灯内通过,未出现拥堵,通行有序。
声音 “堵别人就是堵自己”
本报推出“堵点播报”栏目以来,本报记者随警上路体验城区路况,曝光部分车主“添堵”恶习,详解排堵攻略,系列报道受到许多市民欢迎,不少读者、网友热议本报随警行动,吐槽驾车陋习。
“谁都想早点到单位,早点下班。问题是,不能方便了自己,耽误了别人。”网友“半兽人”说,他有时看到加塞、变道,也很生气,有时也会想加塞,但很快就放弃了。看完本报这几期堵点播报,他坦然了许多,“堵别人就是在堵自己。到最后,谁都走不了。”
市民翁先生是个有20年驾龄的老司机,他打968111说,觉得本报的“解堵攻略”很实用,新手“老鸟”都要来看看。“说的都是一些很基础的开车常识,关键是大伙要自觉做到!”
□随警日记
金鸡山隧道驻点民警:“回家一擤鼻子,全是黑的”
金鸡山隧道南洞封闭施工后,为保证不出现大面积拥堵,福州警方从茶园派出所和骑警队抽调人手,专门安排了“隧道驻点民警”。昨日值班的是民警陈祥兴和江风华。傍晚5时不到,他俩就站在了隧道靠火车站方向的“瓶颈”路口。
车流渐渐排起长龙,扑面而来的汽车尾气和粉尘,熏得人喉咙发疼。记者在现场站了两个多小时,闻得头疼眼蒙。“车辆行驶到隧道附近,车速较慢,走走停停,不停加油门、刹车,此时排出的汽车尾气更大。”陈祥兴说,除了汽车尾气,更令人头疼的是路面上的灰尘和附近隧道施工的粉尘,每天下班回家,一擤鼻子,全是黑的。
车辆途经隧道附近,时速一般是5公里。一旦发现车龙行驶变慢,或对向车辆变少,一定是隧道内发生堵情。此时陈祥兴就要和同事骑着警用摩托车,奔向隧道内排堵。
金鸡山隧道长578米,1996年建成,排气系统不完善,隧道内空气质量很差,过路司机进隧道前都关上了车窗。可是陈祥兴却要不定时在隧道内巡逻排堵,一呆就是半个多小时。
晚上7时半,晚高峰过了,陈祥兴回到派出所,这时候食堂早已没有饭菜,他只能随便找点面包应付一下。
“7点半能吃上饭已经很好了,如果遇到堵情严重,吃饭就没点了。什么时候不堵了,我们什么时候吃饭。”陈祥兴说,茶园派出所交通机动中队民警每人每周轮流2至3天在隧道口值班,按照隧道施工的时间,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近两年。
民警告诉记者,金鸡山隧道除有民警和协管员定点定时执勤外,还有不少疏堵和防堵措施。例如隧道两个出入口附近,每天都各配备一辆拖车,一发生车辆抛锚事故,立即拖走。
另外,隧道内每隔50米就设置轻微事故快速自撤的牌子,不少发生事故的车辆,看到提示,就自行撤到隧道外了。
互动 邀您参观智控中心
福州市交巡警支队智控中心投用于2011年,该中心使用的智能系统涵盖了交通流检测、诱导、交通状态、交通信号控制、视频监控、交通仿真等八大系统,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想亲自看一眼高峰期福州路口的探头吗?想知道你身边的车流量究竟有多少?想体验一下警方“五分钟到现场”如何落实吗?下周,福州市交巡警支队联合本报邀请20名市民走进智控中心。您可以当场询问,畅所欲言,为榕城交通排堵保畅献言献策。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拨打本报热线968111。名额有限,报名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