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天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海底“龙宫”探秘
太空“天宫”命名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底“龙宫”探秘
我国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完成总装
2 “龙宫”内部约2米高,可容纳6个工作人员同时工作
1 记者打开舱门,进入“龙宫”探秘
﹃龙宫﹄全貌
数读“龙宫”
重量:35吨级

内部空间:约五六平方米(据央视)

载人数:6人

海底工作时间:12到18小时
3 “龙宫”前部的舷窗,可观察外部情况,3台显示器可显示多种数据
4 “龙宫”后部也有舷窗,可观察、操控机器人作业
杰清/制图
 

N据新华社电 央视 中新

记者3日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获悉,近日由该集团承担研制的我国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完成总装,即将展开水下试验。

“龙宫”啥意义?

深海“空间站”的雏形

据了解,我国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经过十年科技攻关,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一样,是我国探索深海科学奥秘的利器,堪称海底“龙宫”。中船重工七零二所所长翁震平介绍,如果把“蛟龙号”比作神舟飞船,这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就相当于载人航天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它是我国未来深海“空间站”的雏形。

“龙宫”的未来?将扩大七十倍

据了解,目前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正在进行调试,计划在近期进行水池试验。首个实验型深海移动工作站为35吨级,在海底工作的时间为12到18小时,可以载6个人。

翁震平还表示,未来我国还将研究制造300吨级的中型移动工作站,以及1500吨级的和2500吨级的深海移动工作站。未来的深海移动工作站除了能够在海底工作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还可以像一个运载平台一样,配备有多类深海机器人,使更多的深海科学实验研究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我国的“蛟龙号”保持着载人深潜7062米的世界纪录。未来,深海移动工作站是世界深海科研发展的主要方向。

记者探“龙宫” 面积不大“五脏俱全”

近日,央视记者从“龙宫”入口进去探访了一番。里面空间不是特别大,“有五六平方米的样子”,一个大桶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一个箱子装的是备用电源。“龙宫”左侧和右侧装的都是电源。至于空间,身高1米73的记者,站在里面还比较宽敞,可以容纳6个人同时作业。一边有舷窗,可以通过舷窗观察,是“龙宫”的眼睛。右侧有气压表,显示空气质量,保证人员作业安全。除了头上有舷窗外,后面也有,可以通过舷窗观察释放到海底作业的机器人是怎样工作的,同时所有的操作界面也都在这里。应该说,“龙宫”空间不大,但也是“五脏俱全”了。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