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天下/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国内机票降价下限取消
财政部发行290亿国债 5年期,年利率4.13%
手机关联网络支付 被指存隐患
“三马”联手卖保险 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开业
居民收入34年增长71倍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机关联网络支付 被指存隐患
复制SIM卡,黑客或可获取交易密码
 

N新京报

近期互联网上接连爆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密码被盗窃事件。前天,网络安全软件及服务提供商趋势科技中国向媒体发布报告称,互联网金融产品之所以频频被劫,是因为网络服务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专家表示,因为有些网站的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不建议网民使用手机支付。

多家网站被曝客户资料泄露

趋势科技的报告显示,隐私泄露的事件在近几年层出不穷,2012年1月,电子商务网站Zappos遭到黑客攻击,2400万用户的电子邮件和密码等信息被窃取。2012年7月,京东、雅虎等多个网站累计超过800万用户信息泄密。2013年,中国人寿80万页客户资料出现泄露。

趋势科技在报告中表示,由于很多网络服务存在着关联性,因此单个信息的泄密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其他更重要的信息也被泄露。

黑客或通过网站获取交易密码

趋势科技移动安全高级产品经理刘政平表示,现在网民喜欢把手机跟互联网支付产品进行捆绑,通过短信获取支付密码,快速完成交易。本来互联网公司设置这套流程,是为了让交易更安全,但一旦网民的SIM卡被复制,或者遭到木马监听,黑客就可以获取交易密码。“尤其是现在网民还没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很多网站的用户名和密码都是一致的,有些网站的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黑客稍加利用,就可以进行连锁反应。”

手机丢了产生消费谁买单?

刘政平表示,其实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的安全风险在传统金融行业也存在,只是互联网金融放大了这个风险,目前国内没有相应规范来约束互联网金融企业。

长城重点安全实验室主任陈亮则表示,不建议网民现在使用移动支付。“如果手机丢了,产生的消费谁来买单呢?手机中了木马,被恶意篡改产生的支付,谁来买单?”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