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新华社电
本报讯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入第3天,这次具有空前改革意义的大会吸引了全球目光。
35年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环顾全球,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深度调整,高速增长的中国列车也开始减速。全世界瞩目: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中国改革,将如何引领中国经济涉险滩、闯关隘?中国新一轮改革,将面临哪些“关口”?
“发展与转型”关
地方政府公司化趋势明显
2013年秋冬之交,挥之不去的雾霾再度肆扰中国。雾霾绝非仅是环境灾害,更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严重警示。
十多年来,我国屡屡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但却陷入“产能越去越多”的怪圈。“表面看是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竞争上项目,造成重复建设‘遍地开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说。
今年6月,发酵于银行间的“钱荒”现象,将隐藏在中国经济背后的地方债务激增、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等风险问题放大。“这些问题,与地方追求GDP的政绩观有关。”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说。
近几年,地方政府公司化趋势明显,不少地方打着推进城镇化旗号搞造城运动,政府经营城市,土地拍卖“地王”频出,房价越调越高……
尽管中央提出“不以GDP论英雄”,但不少地方领导口头上讲转变发展理念,实际上走的还是投资为主、追求GDP高增长的老路。
转不动的背后,还有现行土地、金融、财税、价格等机制不完善带来的诸多制约,地方政府缺乏自主财源、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难以成为经济主导力量,导致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政府与市场”关
过度干预经济存部门利益驱动
如何理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这是处在深水区的中国改革必须跨过的难关。
当前,我国行政审批事项依然过多,少数地方、部门设置审批、许可的随意性大,程序不规范。不仅如此,部分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不能一视同仁,占中国企业总数九成以上的民营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
“一些政府部门过度干预经济的背后,存在部门利益的驱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少数政府部门的这一倾向已成为与民争利的根源。
“推动政府自身改革,等于拿刀子割自己的肉,每走一步都不容易。”汪玉凯直言。
随着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开启大幕,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取消下放数百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公司注册资本“零门槛”……今年诸多改革释放出调整利益动真格的攻坚信号。
“公平与正义”关
财富分配不公引发贫富差距问题
近一段时间,养老金改革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更多争论是针对双轨制带来的社会不公。“公共产品短缺正成为当前社会的突出矛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当今,中国约2.6亿农民工面临户籍、就业、社保、子女就学等一道道“门槛”,令他们不能与城里人享有各项同等机会。
财富分配不公引发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多地爆出的“房姐”“房叔”事件,社会上关于征收房产税、遗产税的激烈争论,都凸显出全社会对收入分配改革的高度关注。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说,要破解这一难题,只有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堵住导致收入分配扭曲的一系列制度漏洞。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起点公平的改革举措,传递出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改革方向。
□境外媒体热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启金融体系重大变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将成为切口。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推动更深层次金融改革的先决条件,有助于抵御改革产生的各种风险。这项举措有望位列中国领导层政策规划清单的显要位置,成为中国建立市场化银行的关键。
——美国《华尔街日报》十八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意义。会议将对中国经济政策,特别是对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作出重大修正,这将涉及土地的自由流通,以及允许私人资本从事银行金融业务等。
——俄罗斯《独立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掀起飞跃式大发展,带动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科技富裕国家之列。这次会议将带来深刻变革,其意义不亚于35年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英国《每日电讯报》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将涉及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与创新企业体制;重点领域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垄断行业、土地制度、金融体系、财税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体制及对外开放领域。
——台湾《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