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5版:莆田新闻/社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探寻百年华侨厝 遥想当年下南洋
古寺藏深巷 小尼习课幽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寻百年华侨厝 遥想当年下南洋
莆田华亭镇是华侨聚集地之一,多座大厝见证了当地老华侨家族的奋斗史,后人正筹集资金保护古厝
龚氏华侨厝为“九间厢”结构
龚氏华侨厝一进的院子,木刻横批及旁边的彩瓷均为当初建设时所配
如今在马来西亚的黄氏家族部分后裔
黄氏华侨厝的石础雕工精美
 

N见习记者 林智 文/图

本报讯 莆田是福建著名的侨乡,在城厢区华亭镇园头村,几座由莆田籍南洋华侨建起的大厝,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仍保存完好。

莆田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侨政科工作人员昨日表示,目前并未详细统计华侨自建住宅,仅对华侨捐建的一些公建设施有过记录。华亭镇是华侨聚集地之一,像这样保存完好的百年华侨厝值得后人好好保护。

五间厢、九间厢雕梁画栋

园头村老街旁,有一座略带古风的大厝。82岁的屋主蔡老先生昨日告诉记者,这是他妻子黄氏家族的宅子,建于1929年,是村内三座华侨厝之一。

记者看到,房屋为木石结构,在大宅内雕梁之上金色凤头栩栩如生,梁下的石础雕刻着石榴和牡丹。在“一进”庭院内,中轴线上坐落着主屋,以“五间厢”形式构成,包括主厅和两侧4间厢房。

蔡老先生说,黄氏华侨厝在村内只算中等,最大的是龚氏华侨厝,有“九间厢”,“除了厢房数多外,还多了两翼的偏房”。

记者看到,黄氏老宅内有不少从南洋带回来的时钟等留存物,但老宅保留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风貌,并没有完全沿袭南洋建筑的风格。

南洋历风霜回乡建大厝

据蔡老先生介绍,建房的是他的岳父,当年由于生活贫苦,家中兄弟几人便决定下南洋讨生活。

蔡老先生说,每一座华侨厝建成基本经过了10年左右的时间,“在南洋赚了钱,就回来建房子,钱不够,能建一点是一点”。至今,华侨厝仍保持着当年的原工原料,后人并未做过多的变动。

据介绍,当年黄氏兄弟叔侄四五人一起下南洋,到了如今的马来西亚。开始靠种菜维生,后来有了点小钱就开始种橡胶。之后又开了修车行,从修脚踏车开始,到后来发展成汽车修理行。经过5代人的艰辛努力,如今已变成在当地规模较大的汽车经销公司。而历经近百年变迁,如今在马来西亚的黄氏家族也已发展到500人左右。

后人筹资要保护老宅

当年盖房的不易,更使后人倍感珍惜。“当时用于建房屋的主料‘一条石’,都是靠50个工人用一天的时间肩挑进村,光给工人吃的饭就把几个大米仓清空了”。

据龚氏华侨厝的龚老先生介绍,当年园头村下南洋的,主要是村内的龚、黄、陈三大家族,如今家族之间互有通婚、血脉相连,更想好好保护这份历史的遗存。据介绍,当地龚氏家族决定修葺老宅,目前已筹集十几万元,但要真正恢复老宅当年的荣光还是捉襟见肘。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