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1版:城事/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建宁女强人 带出成批“大户”
两岸矫正实务论坛 在厦门开幕
一跤摔破动脉瘤
58条渡船航线划“海上斑马线”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宁女强人 带出成批“大户”
经营笋干致富后的张小凤,组织村民培训,助村民致富
致富带头人张小凤
 

N本报记者 陈昕颖 张超晖 实习生 吴晓婷 文/图

本报讯 每天早上,在建宁县溪源乡楚尾村的山头上,都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锄草,劈山,找笋。

她就是张小凤,从事笋加工工作20多年,本着人无信不立的理念,成为带领众乡亲致富的“女强人”。

1989年,张小凤与丈夫结婚,当时家庭条件十分困难。1994年她开始尝试经营笋干生意,由于经验不足,被笋贩子骗走了货物,回到家里身上只剩下几毛钱。初期遭遇了惨痛的被骗经历,但是依然没有浇灭张小凤创业的熊熊之火。1997年,张小凤决定自己开工厂,进行笋制品的粗加工,不仅能更好地就地取材,还能节约成本。

张小凤十分注重笋产品的质量,从不以次充好。有一年,一车货物发往湖南长沙,货到半路,在家里的丈夫突然打电话来,说车上笋产品的包装袋有点问题,她二话不说,马上原路返回。就算有小小的一点失误,在张小凤看来都是不允许的。

20年来,张小凤的笋产品已远销上海、广东、湖南、江西等10多个省市。如今,生意越做越大,发展到年加工湿笋100多万斤,销售各类笋干20多万斤,每年纯利都在40多万元。打开市场后,她并不是单纯地把邻居们生产的笋干拿出去卖,而是带动村民们一起搞加工、跑市场。在张小凤的带动下,她的笋干加工销售点已经发展到30多个,全组的人基本上都在经营笋干,原料基地已拓展到泰宁、将乐、邵武、黎川等周边县市,销售市场已延伸到10多个省市,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已初步成为一个笋干集散地。

在带动村民共同发展的同时,还积极组织村妇女同志参加各级各类种养殖技术等培训。近5年来,参加各种培训的妇女达800余人次,其中一批女同志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涌现了一批种烟大户、养猪大户、养兔大户。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