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熙慧/文 黄启鹏/图
关注理由 宁德霞浦最南端的一个半岛尽头, 有一片“神秘”的滩涂。每当潮水退尽,这里就会裸露出一块六七百平方米的奇怪“地面”。“地面”高于沙滩,踩在上面很是结实。
最近,一块石碑的出现,让这块“地面”的谜底终于解开——这里曾是明朝抗倭水寨。然而,为何史书对这个水寨的名字只字未提?霞浦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查阅大量资料发现,这个水寨竟和抗倭名将朱纨有关。
台风过后,滩涂露出刻满字的石碑
上个月,霞浦县博物馆接到当地北壁乡财政所所长林瑞俭的电话说,台风过后,潮水退去,发现当地一滩涂上,裸露出一块石碑的一角,上面刻满了字。
11月初,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当地村民一道,把石碑挖了出来。在边上不远处,他们还发现一个石头底座,因长期浸泡在海水里,底座表面布满了海蛎壳。
“我们挖出来后,清洗完发现这是块花岗岩石碑。”霞浦县博物馆馆长吴春明介绍说,碑额刻有“新建官井洋水寨记”,下面落款为“嘉靖己酉仲冬”(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当时一看到石碑,就推测这片只有在潮水退去才露出来的神秘遗址,很可能是一座已经坍塌的明代水寨。”
上周的一个下午,待潮水退去,记者跟随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发现石碑的滩涂,这里距离岸边200多米,刚好是这个小海湾的中间,海湾的两侧,都有巨大的高山。石碑已被当地人立在岸边。碑高120厘米,宽80厘米。碑阳正文楷体21行,548字。碑阴额为“贞珉”,正文15行,落款为“嘉靖二十九春三月”(公元1550年)。
附近村子的石条上,冒出“大房”标记
吴馆长说,从碑文来看,这座水寨于嘉靖二十八年十一月开始修建,嘉靖二十九春三月竣工,是明朝政府下令修建的海防机构。
这片遗址和周围沙滩明显不一样,高出沙滩约20厘米,充满海水的小坑内,隐约可见瓷器碎片。
一个露出的小碗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拿起一看,竟然是一个完整的小碟。吴馆长马上对发现这个碟子的地方拍照做标记。他说,从釉色和做工看,这个小碟是明代的遗存。
吴馆长也说,这附近采集到宋代至明代的一些瓷器碎片,加上石碑在此发现,可以说明这里是一处明代水寨遗址。
记者沿着通往海边的小路往回走500多米,找到一个小村庄。村子不大,只有十多户人家。记者注意到,村里的房子建造得比较密集,一些新式房屋的基础下面,有着古老的巨大条石。而一处坍塌的房屋前,有一块刻有“大房”的石头。
“这是村里的郑姓祠堂,前几年被大火烧毁。”林所长猜测说,“大房”可能和宗祠有关。
官府建水寨,府志中却无任何记载
从碑文看,石碑主要记述了嘉靖二十八年,明政府在东冲建立官井洋水寨的事迹。碑阴阳两面,均为官至山西巡抚的闽侯人陈达所撰题。
“这个水寨名为‘官井洋’,一般这种军事机构,相关史料中会有记载。”吴春明馆长说,但奇怪的是,在《福宁州志》中根本找不到,在各大志书中也是空白。
吴馆长说,水寨附近,还可能留有不少军营。得到这一信息后,记者在找寻资料中发现,“大房”在古代军事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它是低级士兵的大营房的俗称,一个房间一般容纳25到40人。“距离水寨最近的这个村庄,很可能就是当时的兵营。”吴馆长说。
据悉,明朝建立初年开始推行海禁政策。
水寨建好之时,朱纨已去世?
“翻看了大量的史书,才找到了官井洋水寨建立的大背景。”霞浦县博物馆馆员雷谢清说,朱纨是抗倭名将,初到任时,看到浙江、福建沿海设有水寨,但名存实亡。他采取系列举措,厉行海禁。
小雷说,嘉靖二十六年六月,明中央政府特派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纨巡抚浙江,兼提督福建福、兴、漳、泉、建宁五府军事。朱纨在嘉靖二十八年三月考察了福宁沿海海防情况,并选定现东冲澳里村修建官井洋水寨。也就是以烽火门水寨为中心,北设流江水寨,南设官井洋水寨,使南北连成一气。官井洋水寨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然而,朱纨严格的海禁政策,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
就在朱纨下令建造官井洋水寨时,嘉靖皇帝将朱纨撤职,命他回苏州原籍听候处理。朱纨得讯,悲愤交加,上书嘉靖皇帝说:“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自己写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秋厓朱公纨圹志》,服药而死,终年57岁。当年正是官井洋水寨建好的时间——1550年。
“很有可能水寨建好时朱纨已经去世,所以没有记录在府志中。”吴春明馆长说,不过这次水寨遗迹的发现,填补了各大史书关于官井洋水寨记载的空白。他还说,朱纨为抗倭名将,这块石碑的发现,也是研究朱纨的珍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