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廖庆升 黄启鹏 文/图
本报讯 “这还是人行道吗,居然无路可走。”前日傍晚6时许,福州五四路靠西侧的省体公交车站内,市民陈女士下了公交车后,刚把脚伸出去,又立即缩了回来。由于站点后的非机动车道不时有机动车开过,在尝试几次后,她才寻找到一个空隙,跨过非机动车道,走到人行道上。
不仅五四路如此,记者调查发现,在交通比较繁忙的福飞路、二环路等道路,机动车霸占非机动车道已成为常态,除了确实拥堵的客观因素外,司机们也抓准了警察一般不会在这时候开罚单的心理,让占道的行为变得理所当然。
面对如此现象,市民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还人行道于民”。
现状:机动车频频抢道
前日傍晚,下班高峰期,记者在五四路省体段发现,东西两侧马路的非机动车道不停地有机动车开过。原本应该行驶在上面的自行车和电动车,纷纷到人行道上和行人争路。
与自行车和电动车遇到的无路可走场景相比,行人面临的危险看上去更大:公交站点都设置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中间,市民下车后,要走到人行道上,首先要跨过非机动车道。由于机动车车速比较快,而且非机动车道又比较窄,从公交车上下来的市民,只有耐心等待机动车行驶的空隙,才有机会从站台那走到人行道上。
不仅五四路如此,福飞路、北二环路等道路情况也几乎相同,在上下班高峰期,这些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也都频繁被占用。
“太危险了。”好不容易走到人行道的朱先生说,有些机动车驶过公交站台也不减速,自己每次都要小心翼翼,才敢穿越非机动车道。
记者试验:抢道省时却影响通行效率
“实在太堵,与其在后面排队,还不如走非机动车道省事。”在五四路省体段,多位把车开到非机动车道上的车主都称,他们无非是为了抢点时间,希望能走快些。
这么做,是否真的就能省时间?记者进行了一番试验。记者从前日傍晚6时15分开始,从与五四路相交的琴湖路路口出发,从北往南开车,看看走哪条道能最快通过五四路与二环路交叉口的红绿灯。
记者首先走的是左数第二道线——可以左转加直行,由于不断有左拐车从直行道穿插进来,记者足足走了13分钟,等了四个红绿灯,才到达目的地。随后,记者又选择了只能直行的左数第三道线,花的时间是11分钟。第三次,记者选择了也是只能直行的左数第四道线,由于这条路主要为公交车行驶,公交车要停靠,记者花了15分钟才到目的地。而选择从非机动车道通行,只需9分钟。
第二次试验时,该路段车流量已经减少,但结果显示,走非机动车道,依旧是最快的。从表面上看,这能节约时间。不过,走这条道,却会把想从五四路右转到二环路的车辆堵在该路段,无形中等于让更多人陪着一起堵,大大降低了通行效率。
市民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
“真的该好好管一管了,否则很容易在非机动车道上出事。”受惊吓后的陈女士说,上下班高峰期,这些路段较少看到警察。
前日傍晚,记者在调查的这些路段,确实没有发现执勤的民警。
昨日,一位不愿具名的福州市交巡警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相关的交通法规,凡是违规占用非机动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可以处以100元罚款、扣3分的处罚。
“但在高峰期,交巡警如果拦下车子罚款,很容易造成更多车辆滞留,一般情况下,交巡警上街执法,都是以劝导为主,这就让不少车主有了这样的心理:反正也不会被罚。所以车主有恃无恐,敢于占用非机动车道。”该工作人员表示,在每个交通路口,都会有警察在指挥交通,不过由于人力有限,要每条路都时刻派人,有难度。
感谢陈女士提供线索,奖励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