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今日时评·慢读
3上一版
 
高材生的人生一定“高材”吗
微信1+1
破解“司法地方化”
局长,你没权吃“哑巴亏”
□涂鸦
开放
巡察团来了
搓背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材生的人生一定“高材”吗

 

背景:1991年,他是湖南长沙市长沙县高考理科状元;1996年,他是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2000年,他是广州外企的高薪白领……现在,他是长沙马王堆陶瓷市场的一名普通保安,他叫张晓勇。在理想磨灭之后,他选择了尽孝床前。有人为他感到可惜。(11月17日《现代快报》)

对比强烈的身份信息叠加在一起,让它成了新闻事件,引发热议。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未必不是值得敬重的选择。但考量张晓勇的人生轨迹,恐怕也不能说是为了尽孝而牺牲了大好前程。与其说是高材生在选择命运,不如说是命运在对高材生的能力与际遇做出残酷的选择。说得直白一点,如果在当年的外企能实现他的“研发梦”,还会有今天的“高材生保安”吗?

高材生的人生未必就不能平淡无奇,其泯然众人也正常。开放而多元的人生通道,不会为你安排按部就班的生活,纸面上的分数终究不再是人生的“最后一役”。

高材生也有“非高材生”般的命运,谁说不是这个时代在理性向前呢?

真正值得思考的,倒是下面三个层面:一是我们害怕代际固化,却又见不得“例外”的人生,这算不算叶公好龙呢?比高材生当保安更值得警惕的,是一切社会领域“龙生龙凤生凤”的不容置喙,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二者,都说职业平等,但舆论的价值天平上还是会将职业分为三六九等。这不能怪民众市侩的眼睛,而是源于不少劳动要素集中的职业,没能收获对等的尊严与幸福。

三是社会对“成功”的定义仍片面而单维。价值理性不是功利理性,主动选择也好,被动选择也罢,薪资福利固然对应着某种生存能力,安于淡然、甘守平静,也不能说就是失败的事情吧?

在“高材生”们大多光鲜亮丽的时候,理解“张晓勇们”的寻常生活,也许这才是一个真正多元社会的美好姿态。

(邓海建)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