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陈文浩
本报讯 有人说,生活在福州是个“福人”,因为有“福天、福地、福山、福水”。在省外北上广城市饱受雾霾的困扰时,福州的人们还能呼吸上清新的空气。一起守护好这份老天恩赐的好空气,是我们的大“福气”。
今年来,本报倾力关注福州的空气质量,尤其是PM2.5。为了让读者更近距离感受身边的PM2.5数值,今日起,本报推出“海都PM2.5播报台”栏目。本报记者将携带由福州神康医院赞助采购的PM2.5专业检测仪,上街市、入社区、下基层,为您播报并解读您身边的PM2.5指数。
专业仪器把脉 你身边的PM2.5
海都报购买的专门的测量仪器,由美国一家公司生产,已经过我国的计量认证,除了可以检测PM2.5,还可以检测PM10、PM4和PM1。
这款专业的仪器,将与本报的采访车同行,一起上街为福州市民测量PM2.5。我们将测量“裸拆”“乌贼车”“焚烧垃圾”等蓝天黑手如何推高了PM2.5;我们将试验吸烟、烧烤、炒菜等日常行为,是否产生了PM2.5;我们也将进入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实测PM2.5,关注可能的室内空气污染……
推出PM2.5播报 倡导环保意识
秉承“阳光空气都市报”办报理念,今年以来,本报开通《共同守护榕城这片蓝天》栏目,对“乌贼车”、“焚烧垃圾”、“工厂冒黑烟”、“工地裸拆”、“野蛮施工和破坏绿化”等五类行为,穷追猛打,不遗余力,获得市民的广泛肯定。
但是,PM2.5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度到底有多高,人们的哪些行为将推高PM2.5,进而影响了空气质量?很多人并不清楚。
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出PM2.5播报,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播报并解读这些PM2.5指数,可以激发市民的环保意识,也能让市民更好地了解城市污染源对空气的影响。
只有更好地了解PM2.5,才能更好地应对空气污染,也才能更好地提升福州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