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陈文浩 包华 文/图
本报讯 “海都PM2.5播报台”开播以来,着眼于市民所关心的问题,实测PM2.5并进行播报,获得市民的广泛称誉。昨日,近两百位市民拨打968111,称赞本报的报道关注民生。其中部分市民提出,每天上下班经过金鸡山隧道,发现北洞内的扬尘很大,怀疑隧道的空气质量较差,希望能予以验证。
昨日,“海都PM2.5播报台”到二环路金鸡山隧道实地检测,发现隧道内空气确实较差,PM2.5浓度相比隧道外蹿升3倍左右,PM10浓度蹿升6倍左右。其中在隧道内测得PM10平均浓度已达到394微克/立方米,显示此时空气已为重度污染。
洞内扬尘四起 有车主开窗驶入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了金鸡山隧道。虽然已经过了上班高峰期,但通行的车辆还是许多,通行的速度也不快。由于国庆后金鸡山隧道进行拓宽,将南洞封闭施工。北洞(连江路往火车站方向)变成双向行驶,车流量大增,金鸡山隧道也成了二环路的一个堵点。
记者从火车站方向驱车驶入金鸡山隧道,发现洞内扬尘很大。打开车窗,隧道内的空气浑浊,呼吸都有点困难。
隧道内的一些角落积了不少灰尘,车辆飞驰而过,灰尘就被卷了起来。
记者还在洞口蹲守了15分钟,发现部分车主经过隧道时,车窗是开着的,其中以出租车为多。
两时段四个实验点进行检测
昨日本报记者携带进口的PM2.5检测仪器,在早上9时许和下午5时许,先后来到金鸡山隧道北洞,选取隧道外50米、隧道口前、隧道1/3处和隧道中间四个位置,对这些位置的PM10浓度和PM2.5浓度做了检测,形成了以下实验数据。
分析
隧道内PM10浓度蹿升6倍
本次实验选取的时间,分为上下班高峰期和非上下班高峰期两个时段。
检测时,仪器每1秒钟对空气进行取样,各持续一分钟,分别测得四个位置的PM10和PM2.5浓度的平均值。
从实验数据看,隧道内部的空气质量大体相当,但从隧道外到隧道内,PM10和PM2.5浓度呈倍增的趋势。其中,从隧道外约50米的地方走到隧道口前,PM2.5浓度升高2倍,再走到隧道内,更是蹿升了3倍多。PM10浓度的变化更明显:从隧道外约50
米的地方到隧道口前,PM10浓度升高3~4倍,再走到隧道内,更是蹿升了6倍多。两次测量的结论大体相当。
不论上下班高峰期与否,金鸡山隧道的车流量都很大,因此前后的数据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主要受汽车尾气和扬尘影响
隧道内的空气质量为何会这么差?PM10和PM2.5浓度为何会这么高?
“隧道的空气主要受汽车尾气和扬尘的影响。”有环保专家分析称,金鸡山隧道内的车流量非常大,汽车尾气会排放到隧道内。同时,由于隧道内较拥堵,车辆不能匀速通行,在重新启动或怠速等待时,汽车尾气会成倍增加。
另一方面,隧道附近正在施工,难免会带入扬尘,汽车经过时又会卷起扬尘,在空气运动中,大颗粒物会变成细颗粒物,进而推高PM10和PM2.5。此外,隧道的通风不如隧道外良好,这些也不利污染物的扩散。种种因素下,隧道就成了污染物的积聚地。
PM10浓度已达到重度污染
在实验中,记者在隧道内测得PM10平均浓度已达到394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已达到139微克/立方米。根据环保部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技术规定(试行)》,如果仅计算隧道内的PM10浓度,空气质量最高已达到重度污染,如果仅计算隧道内的PM2.5浓度,最高也达到中度污染。
为何PM10比PM2.5的污染更严重?有环保专家认为,可能是因为隧道内扬尘较大,产生的颗粒物相对较大。
□专家提醒
车过隧道要关窗
环保专家建议,隧道内的空气通常较差,建议车主在经过隧道时,要关闭窗户,以免被污染的空气流入车内。
市民刘先生则表示,在隧道内发生小刮擦的话,希望车主赶紧撤离,这既是不堵路,为了他人着想,同时也是为自己着想,因为赖在里面,吸的可是极差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