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陈昕颖 张超晖 实习生 吴晓婷 文/图
本报讯 “清流的豆腐皮是1000年前就有的传统工艺,之所以这么有名,是因为我们坚持用纯豆浆熬制,不加添加剂。”出生在豆腐皮世家,现已是农村专业示范合作社带头人的兰爱珍说道。
1996年,兰爱珍正式下岗,看着父母每天都要挑着重担走好远的路卖豆腐皮,而且收益并不是很理想,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萌生了自己卖豆腐皮的想法。刚创业的3-4年,是最艰难的时期。为了推销自己的豆腐皮,兰爱珍的足迹踏遍福建,沿着城市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地找饭馆和火锅店推销。
“在福州推销豆腐皮时,我在火车站找了一家最便宜的小旅馆住下,推销了好几周,最后身上只剩下20元,为节约花费,宁愿多走点路,脚都磨破了皮。”兰爱珍告诉记者,慢慢地接到了订单,当时不管距离多远,都自己送货上门,还会询问客户的建议,以便改进产品。
“每天坚持晚上9点开始泡豆,凌晨3点就要开始磨豆,制作的一系列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兰爱珍说起合作社的豆腐皮显得自信满满。由于产品质量好,豆腐皮打开了市场。在2008年,清流的豆腐皮工匠们便在兰爱珍的带领下开创了合作社的模式,对豆腐皮进行统一购销,目前合作社日产3-4吨,平均年产值达到了400多万元,2009年远销德国。
如今兰爱珍带领全县116
户社员共同致富,统一提供原料,对社员培训,农户可在家自己生产豆腐皮,由她统一销售。2011年,豆腐皮还获得了国际农产品金奖。如今,兰爱珍的发展基地已扩大到450亩,全职的农户每年有10万-13万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