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7版:莆田新闻/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1元菜”再现市场
明朝老宅 拟从城关迁至华亭
肚脐开小口 微创切除阑尾
莆院大学生 当公交文明使者
莆田广场舞大赛 湄洲岛拔得头筹
驾驶员违章 乘客可报警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朝老宅 拟从城关迁至华亭
位于莆田城关书仓巷的郭尚先故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将迁至华亭樟塘村山坡上
制作精细的整体木制框架
 

N本报记者 陈小芳 吴智飞 文/图

本报讯 位于莆田城关书仓巷的郭尚先故居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大宅为明代土木结构,整体结构保存尚好。但因为年岁较久,部分木桩出现腐蚀现象。如今,大宅计划迁建到城厢区华亭镇。

房主为清朝进士占地1500平方米

在僻静的书仓巷,记者找到了郭尚先故居。老式木质大门紧闭,外表漆皮脱落,显得十分沧桑。

记者从隔壁退休教师郑老先生的家中穿过进入大宅。据观察,故居只剩下整体木质框架结构,内里的住户在木桩上拉线晾衣服。郑老先生说,房屋的主人都已经搬离了,现在已全部出租。据郑老先生介绍,大宅的主人郭尚先是莆田城关书仓巷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的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道光间为大理寺卿,也是当时著名书画家。

这座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大宅修建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原为他人的居宅,后郭氏迁居时购置。郑老先生说,虽然经历了数百年,但大宅建筑结构依然保存完整。大宅坐北朝南,共有三进,大小天井6个、院子2座,两旁为大巷道,郭家花园在东巷道一侧。

从未发生过凹陷许多人慕名来访

郑老先生说,整座古建筑都受力在木柱上,石柱础下地基扎得均匀牢固,500年来均未发生过凹陷或移位,柱上部与梁枋檩间通过榫卯穿插成整体。由于地基牢固,屋架也没有发生过变化。据了解,1604年本地发生全省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大宅也没震倒。

两个月前,大宅的门上及墙上被印上了红色编号。郑老先生说,这是计划将大宅拆建。“大宅承载了许多人的回忆,平时许多老人会相约在大门前闲聊。”郑老先生说,近期却有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

去年年底,莆田市城乡规划局批复市城厢区文化馆,将郭尚先故居迁建于城厢区华亭樟塘村山坡上。市文化局文物办连主任介绍,迁移方案已提交给上级部门,目前还在等待批复,迁建计划刚刚开始。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