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见习记者 谢丹 文/图
本报讯 昨日,莆田市人民群众艺术馆旁的懿明楼前,摆放着许多“微缩版”的民俗故事模型,有妈祖故事、24孝故事、八仙过海、24生肖,还有很多旧时农村生活和田间耕作的场景和器具。更吸引人的是,模型通电后可以动,小姑娘拉动风箱、老农挥锄锄草、妇女推磨……场景逼真、人物生动,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观看。据了解,这些都是张镇朱墩村70多岁的老农何维展制作的,所用的也多是废弃材料。
为故事做背景 老人学习画画
70多岁高龄的何维展是莆田市荔城区张镇朱墩村人,只上过小学的他一生都在务农,年轻时就喜欢动手做点小东西。8年前,他开始做人物模型,收集了很多别人不要的材料,如废旧塑料、铁片、模板等,有的甚至是废弃垃圾。此外,他也经常去买一些特殊材料,如电机、水彩、灯具等。
何维展说,最初,这些都是静态的,不怎么好看,后来动脑筋用了电机,才让人物动起来。各种材料,能用的就用,比如,人物头发是旧衣服的棉絮,把泡沫烧一下就成了石头的颜色,还可以弄成各种形状。有些故事他想做背景,就开始学习画画。何维展说,他时常都在思考,这件材料能做成什么,那件东西要怎么做,怎样组合更好。
部分当教学模具 给学生展示
何维展说,这次一共展出了42个模型,每一个都有一个故事。他从小就喜欢听民间故事,便把它们都做成能动的小模型,这些模型成本很低,但却倾注了很多心血。一些模型已经被莆田一中放在林兰英故居里,有的还被当成教学模具给学生演示。
现场一位老奶奶在24孝《老莱娱亲》的模型前给孙子讲故事,另一位老奶奶在转动着的织布机前给孙女讲自己从前是怎样织布的。一位领着孩子来看模型的老先生激动地说,这些模型现在的孩子都没见过,很高兴能有机会利用模型给孩子讲讲自己幼时的农村生活,这些离孩子太遥远了。
何维展说,自己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模型都是自己生活经历过的,故事也是老人讲的,以后还要做下去,让下一代的孩子知道以前的历史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