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林新榕
在福州仓山上藤路,说起修伞的赵依伯,几乎家喻户晓。赵依伯今年85岁高龄,虽然耳聋,但眼力却好得很,穿针引线对他来说,那是小菜一碟。顾客递上伞,他看一眼就知道怎么修,价格更童叟无欺。
昨日上午,上藤路太平巷口,赵依伯坐在路边修伞。地上的工具篮里,装满了修伞的工具和配件。赵依伯年纪大,但手脚却麻利,两三下,一把伞就修好了,之后还不忘叮嘱顾客如何保养。虽然没有招牌,更没有固定的店铺,但附近的居民,甚至住在台江的居民都慕名而来。
赵依伯的老伴说,赵依伯从16岁开始学修伞,这么多年下来,修伞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年纪大了在家也坐不住。因为常年修伞,锋利的伞骨已把赵依伯的双手摩得像树皮一样粗糙。顾客常大声劝说依伯,该歇歇了,享享天伦之乐,但依伯完全听不见,始终沉浸在修伞的乐趣中。
赵依伯说,他会修各种伞,哪怕散成一堆钢丝骨架,一旦到他手里,经过一番拆解、组合,也会还原如初。至于价格,小修5角或1元,大补也就两三块。因为他赚钱不是目的,只是喜欢修伞的生活。
邻居陈女士说,现在有些伞一把就要近百元,坏了一根伞骨就不能用了,很多年轻人就直接扔掉,实在太可惜。附近的街坊伞坏了,都是拿到赵依伯这修补一番,又可以用上好长一段时间。
早些年,一到下雨天,赵依伯的生意就会爆棚。如今,修伞和许多老手艺、老行当一样,一日不如一日,有时连找个配件都难。如今赵依伯家里,摆放着他收集来的旧伞,因为有些部件可以拆解再利用。修好一把伞,就是赵依伯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