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张志宏
最近,一些人在福州三环沿线的绿化带上,在城区附近的高架桥下、江边河岸、山头空地随意倾倒渣土,严重影响桥梁安全,污染水源,对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
这几年来,本报频频曝光乱倒渣土现象,部门也曾经整治查处,但乱象却屡禁不绝,原因究竟何在?违规倾倒渣土的运输公司和司机对于现状着实难辞其咎,应予谴责和严惩。不过,若是渣土的合法去处这个问题不解决,恐怕怎么严惩,都难以根本解决问题。
据了解,福州目前有在建工地五六十个,每年产生的渣土大约2000万立方米。很多工地还是重点工程,工期紧,产生的渣土必须及时外运。福州周边县市建设工程也多,也产生大量渣土。
有建设就有大量渣土产生,而这些渣土一定得有个去处才行,这是城市建设普遍面临的“发展中的困扰”。有人形象地比喻,满城每天产生的渣土这么多,就像一个人吃了很多东西,总要找厕所排泄,没有厕所,憋急了也只能随地大小便了。
而福州目前划定的两个渣土收纳点,位于闽侯和长乐,路程较远,容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目前需要。而且,周边县市往往不愿城区渣土车过境倒卸。
据报道,两年前,福州市市容局就向市政府申请,在五区八县的范围内寻找渣土收纳点。但遗憾的是,至今为止,除了这两处小型的收纳点外,大型收纳点的地点由于土地资源紧缺一直未划定。
正规渣土运输公司没有卸土点,只得停业等待,“野车”就乘虚而入,私下承接渣土运输,并随处乱倒卸。迫于生存压力,甚至有正规渣土车公司铤而走险,偷拆GPS,躲避监管,加入偷运行列。
要根本解决乱象,必须将渣土收纳点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速度相匹配,努力找到一种适应福州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渣土处置模式。比如,同样靠海的上海市,在浦东机场促淤回填区域设立一处建筑渣土消纳卸点,将围海造田与渣土处置有效结合,解决了渣土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