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舜臣,一位日籍华裔文学家、历史学者,他以悬疑小说成名,却以历史小说扬名,在日本的中国历史创作领域与司马辽太郎并称双璧。他的历史小说往往被认为是侦探小说。对于历史,我们知道的往往是事件的末端,而陈舜臣却可以凭借对史料的挖掘追溯历史的过程、起点。正当我们以文学的思维来看待陈舜臣的作品,沉迷于陈舜臣为我们架构的历史谜局时,他却写了部史书——《中国的历史》。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于陈舜臣以往的印象,也颠覆了陈舜臣以往作品在我们脑海中形成的历史小说的概念。因为,这是一部严谨的历史学著作,它既有酣畅淋漓的文学叙述,又有旁征博引的史料论证,既不同于以往我们见到的历史学家的历史专著,又不同于考古学家严谨缜密的考古学报告。
这是一部中国通史,讲述的是从上古时期到民国之间数千年的历史。陈舜臣与其他历史学者的笔法不同,一方面,他对于现存可考的历史史实尊重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另一方面,对于历史记载中缺失的部分,则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加以推理,试图揭开历史中的种种谜团。
译者郑民钦在译序中说,陈舜臣对待历史的态度,正如他在回答《东方早报》书面采访时所说的那样:“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历史观。”他没有以史学家自称,的确他不是史学家,他是作家,所以他提出自己的历史观的时候,没有那种常见的显示着权威性的甚至强加于人的面孔,而是一种温和的姿态。他说:“我依照自己的方法来理解这些相同的基本史料,并且按照自己的方法去解释、推理。”
依陈舜臣言,此书还有一层特别的意义:“我的祖籍是福建泉州,而译者也是福州人,所以这部作品能够在我祖籍所在地出版,真是一件非常让人欣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