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吴臻 包华 文/图
本报讯 黑暗的房间里,三名年轻人低着头,默默地望着眼前这位拄着拐杖的老人。面对孩子的沉默,老人则不停地唠叨着:“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你们放心去实习。”
三人都是福州闽江学院软件学院专科学生,一个姓林,一个姓刘,一个姓张。他们再过半年就要毕业了,离别前,最让他们放不下的,便是这位与他们毫无关系的老人。
他们之间的故事要从两年前说起……
三大学生 “请帮忙找个好人,替我们照顾他”
老人叫作梁世秋,今年77岁,是位孤寡老人。
昨日,记者到了福州晋安连潘新村老人的家中,刚好三个大学生也在老人家。
面对记者的采访,三个年轻人话很少。“请帮忙找个好人,替我们照顾他。”这句话,则不停地被他们重复着。
小林说,两年前,他们刚进校不久,就注意到了这位老人。老人的家就在他们宿舍的隔壁。
“第一次见到老人时,我们在宿舍边的小店吃早餐。当时老人就坐在隔壁桌,喝着一碗稀饭。”小林说,当时他们注意到老人的手脚有些残疾。
“当我们得知这位残疾的老人是位孤寡老人时,心痛了。我们想照顾他,但又担心老人会拒绝,一直没有行动。直到2012年6月,才下定决心去试一试。”小林说,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老人姓什么,家住哪里。经过一番打听,他们知道了老人的住址。第一次上门时,老人并不在家。白天几次都没碰上后,他们决定晚上再来找老人,果然让他们碰上了。
“老人开门时,我们愣了很久,直到老人询问时,我们才语无伦次地说出原因。”小林说,说完后,大家都很紧张,就怕老人拒绝,但老人却笑得很开心,请他们进屋了。
“当时是夏天,屋内很闷。”小林说,屋子的各个角落都堆满了垃圾,气味特别难闻,他们就开始帮着收拾屋子。
从那以后,三个年轻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老人家里看看,帮点忙,就这样他们坚持了一年多。
小林说,大部分时间,老人都不需要他们帮助,只是拉着他们说说话。
孤寡老人“我会好好照顾自己,你们放心去实习”
说起这三个年轻人,老人却有很多话说。
“我没结婚,也没有孩子,大半辈子都是一个人过。10年前的一场车祸,让我的右腿和右手都落下残废。”老人说,在没遇到这三位年轻人前,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听评剧。如今又多了一样,就是在家等待他们的到来。
“他们的关心,让我觉得很温暖。”老人说,白天他都会出门听戏,只有晚上才会回到家中,而孩子也摸透了这个规律,常在夜间来看他,每次过来时,总会帮他做点事。
“我床上所有东西,都是孩子送给我的。”老人说,前几天,孩子刚送了一床被子给他,被子很厚,盖着它,他一点都不会冷,床上的被单是孩子特地从家里带给他的,躺在上面,他觉得全身都舒坦。
老人记性不好,坐车时总会坐过站,孩子怕他走丢,便给他制作了一张联系卡,将他们的手机号写在卡片上。
“我怕把卡片弄丢了,在收到卡片的第二天,就将它和我的身份证银行卡放在一起。”老人说,这个东西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他才舍不得拿出来用。
在没遇到孩子前,他的屋子总是乱糟糟的,摆满了各种他捡来的垃圾。老人说,每次孩子们一来就会唠叨,久了他也会觉得不好意思,现在他往家里塞垃圾的次数也少了。
老人私下告诉记者,其实他舍不得这些孩子,但他不希望孩子被他拖累。“读书就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现在我只希望,他们能将心思放在找工作上。我会好好照顾自己,让他们放心去实习。”老人说,他只要孩子找到工作后,能常给他写信。
□征集令
盼爱心人士接力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三个年轻人眼看就要毕业了。在离别前,最让他们放不下的,便是梁世秋老人。
三个年轻人希望有人可以继续照顾老人。“我们也没什么要求,只要能在固定的时间,常上门看看老人就好了。”小林说。
如果您愿意接下这三个年轻人手上的“爱心接力棒”,不妨拨打本报热线968111告诉我们。
感谢林先生拨打本报热线968111,线索费1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