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网记者 翁海霞 整理
海都网讯 近日,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写作基础课的学生,不停在微博“推销”自己的作业,还多次出现“转发量可以加分”、“转发一次加一分”等字眼。“转发量=成绩”这一说法在网上引起热议,授课教师陈敏随后在微博与课堂上澄清:“这不是强制性要求,更没有‘转发量=成绩’这一说法。”
据了解,最近的一堂写作基础课上,陈敏老师在课件上说,大家可以把作品放到网上,一起讨论交流,转发量可作为成绩参考。学生们误以为,转发量越多,分数就越高,于是纷纷在微博上“推销”自己的作业。
“转发量=成绩”这一说法在网上引起热议。2日,陈敏老师在个人微博上澄清,“你们可以把作业放在微博上与大家分享、讨论,但这不是强制性要求,更没有‘转发量=成绩’这一说法”。陈敏提醒学生,不必单纯刷微博转发量,“成百上千次的转发量有什么意义?如果要算成绩,我也很难去统计”。
为什么学生会误解陈敏老师的意思?陈敏说,是因为别的课有“转发过300次得5分”的规定。据了解,该学院开设的另一门课《社会心理学》中,小组课堂网络展示部分有如下规定:展示后1周内制作成视频或以长微博形式挂微博上,转发过300次得到5分,小组成员用小号刷屏无效,助教监督。学生们误以为,写作基础课也会参考《社会心理学》的这一规定。
《社会心理学》的授课教师何凌南表示,加分规定推出后,效果不太好,“我原本是让同学们学会说服人的技巧,学会去吸引人转发,但最后变成了单纯的刷屏,违背了初衷”。
大二学生曾同学也表示,身边很多同学转发,并不是真的因为内容有多好,而是迫于人情压力,这与老师“从转发量看学生作业质量”的初衷相违背,“而且刷屏很讨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