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宋晖 文/图
本报讯 12月14日、15日由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福建熹茗茶业公司承办的2013中华孔子学会国际高峰论坛在福州召开。近50名来自海内外从事儒学、易学、史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围绕“礼乐文明与中国社会”展开讨论。记者专访了台湾学者、辅仁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福滨教授。
感谢苦难
陈福滨从小是个穷孩子,爸爸拉人力车得了肺病,陈福滨好不容易读完初中就去面包厂当学徒养家,之后他去了台北最大的面包厂当上了面包师傅。“爸爸说读书才能出人头地。但那时我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我告诉老板想读夜间部的高中。”陈福滨顺利考上高中,之后又顺利考上大学,“在大学我一直是第一名,感谢同学把第一名让给我,因为第一名可以领奖学金。”
陈福滨说,感谢父母给他奋斗的机会,让他接近成功,“那一段是生命的洗练,如果没有它,我不会那么早成熟,不会十几岁就懂得人间人情世故。”
推“专业伦理”
在台湾“胖达人”面包很有名,小S曾为它代言,而做过面包师傅的陈福滨从来不吃,“一个面包120元(人民币大约25元左右)真的是很贵,后来才知道了他们用欺骗的方式谋利。这个社会太需要伦理道德。”
陈福滨在辅仁大学曾推动一门课成为必修课——专业伦理,“不论任何科系,企管的学生要读企管伦理,读传播的要读传播伦理,读理工的要读工业伦理……此外还有一门课叫人生哲学,教孩子怎么去面对社会、面对人、面对大自然和整个宇宙。这几门必修课告诉大学生怎么做人,踏入社会要如何讲伦理,这是辅大的精神。”这门课程已成为辅仁大学的特色。
蒙童诵读可以有
近些年,大陆掀起了蒙童的诵读运动,在陈福滨看来,这事可以有!
陈福滨说,“过去我们中学时读《论语》《孟子》,也都不懂何意,但随着年龄增长、社会经验的增加,我们会发现古书讲得很有道理。我们在孩子三五岁时就教他们念《三字经》和唐诗三百首,懂吗?但他们却可以朗朗上口,等到他们中学以后,就会发现以前读的,现在懂了。小孩子一开始一定要从记诵之学开始。古人讲记诵之学虽不足以为学,但却是最初步的最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