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4版:莆田新闻/时政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冬至大如年 忙扫墓贴汤圆
车辆未及时注销 驾驶证办理受限
莆田导游证参考人数腰斩
“头九”将至“三九灸”预约火爆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2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至大如年 忙扫墓贴汤圆
福橘、三春花、春卷、红糖、汤圆为祭品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各有寓意
红团象征着喜庆团圆,莆田人逢年过节都会用到
冬至临近,红糖、糕点很畅销
 

N本报记者 陈晋 马俊杰 文/图

本报讯 在莆仙地区,有一个独有的风俗——冬至扫墓。这天,在外打拼的莆仙人会回家祭奠祖先,与家人团聚。

在莆田,冬至一般分为冬至早和冬至瞑。“冬至瞑”是冬至前一天晚上,全家团圆“搓丸子”,而“冬至早”为冬至的当天,每家每户吃完汤圆后,要备办祭品,上山敬神祭祖,孩子们还会带上大袋子,和其他家的孩子互换美食。在莆仙地区,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市民忙备祭品 线面供不应求

莆仙民俗中,红团象征着喜庆和团圆,冬至这天,很多莆田市民家中都会备上红团,还有春卷、线面、红糖、生姜、三春花等,作为祭品。

昨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农贸市场,看到莆田市区到处洋溢着冬至的气氛,红团、春卷热卖,而线面更是供不应求。城南农贸市场摊主刘女士说,每年过冬至,她家的春卷就卖得特别好,早上包到中午,市民会拿春卷回家油炸,以示迎春。“目前已很难预订到纯手工线面了,除非有熟人介绍。”南郊社区一位村民陈先生说,每年9月至来年1月,南郊一带的手工线面就进入热销期,冬至左右卖得最好。

插一支三春花 寓意家族来年旺

祭祀时,每家的当家女人还会在生姜或者福橘上插上一支“福寿禄”红花三春。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林成彬说,三春花,即孟春、仲春和季春,由于冬至后,春节不远,插一支三春花,寓意家族来年有希望。

同时,居民家中还会预备一碗干饭,将其按压成半圆状,再插上三炷香。林成彬说,干饭的形状表示家里有粮吃不完,到了第二年家里还能丰衣足食。“过去莆田很穷,大家都是吃杂粮,因而大米在莆田人心中是特珍贵的食物。”林成彬说,用大米祭祖,也表现莆田人珍惜现在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冬至前一晚,莆仙人还会包汤圆,作为祭祀的食物。第二天早上俗称“冬至早”,当家女人起早给全家人下搓好的汤圆,煮好汤圆后,第一碗汤圆是不能吃,必须拿去贴门窗,表示全家团圆之意。吃完汤圆,举家上山扫墓。由于“冬至暝”夜最长,小孩子又爱吃“丸仔汤”,等待第二天来临的时光总是漫长的,故有“爱吃一碗丸仔,盼啊天不光”的俗谚。

南北洋扫墓日不同

记者了解到,在莆仙地区,并不是所有的莆仙人都会在冬至这一天祭祀扫墓。莆田分南北洋,南洋多是清明扫墓,北洋则是冬至扫墓的多,清明扫墓的少。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说,冬至扫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避开春耕,不会耽误农活;也有传说是因为古代农民粮食少,清明前后无法办理“三牲”祭品,冬至前后则是秋收后粮食充足的时候。

老一辈的莆田人告诉记者,冬至那天,大人孩子都会穿上新衣服去扫墓,有时,经常会看到穿着红衣的摩托大军,浩浩荡荡地经过市区,场面壮观。记者了解到,在宋代,冬至曾被定为“法定节日”,每逢冬至,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日,学生放假。由于莆田对传统文化习俗保存完好,时至今日,在莆仙人心中,冬至仍被当作一个仅次于春节的节日,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