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天下/特报·海峡
3上一版  下一版4
 
苏东坡天价书法被指清代“伪本”
唐伯虎残破画作 鉴定是明代真迹
张安薇脱险 昨返抵台湾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东坡天价书法被指清代“伪本”
《功甫帖》曾以5037万元成交,疑用“双钩廓填”方法仿自拓本
﹃轼﹄字的钩被指不似自然运笔
左为清代《功甫帖》石刻拓本,右为钩摹本
 

N新民晚报

今年9月在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成交的苏轼《功甫帖》已抵上海,计划明年在上海龙美术馆公开展出。不过前天,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向记者透露,经过鉴定与考证,这件《功甫帖》是清代晚期“双钩廓填”的伪本。

“轼”字那一钩写得不自然

近日,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三位研究员对利用“双钩廓填”之法制造赝品的画史现象进行考证研究,发现近期露面的《功甫帖》伪本钩摹自清鲍漱芳(约1763—1807)辑刻的《安素轩石刻》,其制作时间,应在道光四年(1824)至同治十年(1871)之间。

凌利中向记者展示了《安素轩石刻》所收的苏轼《功甫帖》拓本。对比可见,拓本反而较好地表现了苏字逆入平出、无往不收,以藏锋与中锋为主的用笔特点,颇具几分苏字之豪迈风神。而《功甫帖》拍品,线条单薄枯梗,缺乏立体感。

研究员指出,细辨《功甫帖》钩摹本,其中出现了大量非人工自然书写而产生的石花、斑点、圭角、棱角状等运笔与笔触。如“轼”字的钩(上提处),“谨”字收尾的横均能看到纰漏。研究员们认为,石刻及其拓本无法达到书家自然书写时的浑然天成,而此件《功甫帖》钩摹本是从石刻拓本中钩摹出,而非原作钩摹,书艺自然差之千里。

六方朱印跨百年印泥色泽竟一样

这件拍品中,“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九字之下,留有六方朱印,色泽相同。很难相信跨越百年、经手《功甫帖》的几位藏家使用的印泥是一样的。上博馆员认为,钩摹本中,除许汉卿鉴藏印为真外,其余明清题跋及鉴藏印皆伪,这是坊间作伪者惯用伎俩。

上博研究员还指出了若干《功甫帖》钩摹作伪的旁证:《功甫帖》钩摹本右下有“世家”一印,翻刻自《安素轩石刻》所收的苏轼《功甫帖》拓本,这本是一枚骑缝章,应与边封接连。

钩摹苏轼字清乾隆就有

钩摹苏东坡的书法早有先例,就在上博馆藏藏品中,研究员找到了苏轼《刘锡敕》伪本,经过考证,发现《刘锡敕》伪本钩摹自乾隆十一子成亲王永瑆(1752—1823)的《诒晋斋摹古帖》,其钩摹制作时间为嘉庆十年(1805)至同治十年(1871)之间。经过研究,发现此伪本的钩摹手法与《功甫帖》伪本竟如出一辙。

据悉,上博三位研究员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的共同研究成果即将发表。

□小贴士

“双钩廓填”又称“双钩填墨”,在唐宋时主要用来保护原迹,临摹学习,到了晚清,成了坊间作伪、制造书法赝品牟利的主要手段之一。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