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健康/保健
3上一版  下一版4
 
睡觉用热水袋取暖 小心发生低热烫伤
首个治疗早泄药物在中国上市
“剩男”长期单身或成男科疾病高发人群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睡觉用热水袋取暖 小心发生低热烫伤
低热烫伤是温度在局部作用时间过长,热力慢慢渗透进软组织而引起的,也可能伤得比较深,要及时就医处理
 

N本报记者 林宝珍

最近几天,福州天气变冷了。在加衣服的同时,不少人也用上了热水袋或电暖宝,还有一些年轻人则随身带着暖宝宝。据介绍,每年冬天都有因使用热水袋而发生低热烫伤的例子,特别是患有糖尿病或中风后遗症的老人,因为末梢循环出现障碍,神经功能受损,感觉较迟钝,对热和痛觉不敏感,在使用热水袋等取暖器时更应该小心。

医生建议,冬季在使用热水袋时,要注意水温不要太热,时间不要太长,最好是睡觉前放在被子里,睡觉时取出来。一旦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0至20分钟,冲洗到没有痛感为止,这样能局部快速降温,减轻烫伤深度,后遗疤痕少。然后尽快到医院进一步治疗,注意不要在伤处乱涂药水或药膏。

晚上用热水袋暖脚,老太被烫出两个水泡

前天,一位75岁的陈老太被家人送进福州总医院烧伤科,老人的小腿上有一大片红斑,还鼓起了两个大水泡。一问才知道,惹祸的是一只热水袋。原来,陈老太到了冬天就有手脚冰凉的毛病,晚上不用热水袋根本冷得没办法睡。这几天天气寒冷,前一晚老人早早地把热水袋灌好放在脚边。可能睡得太熟,一觉醒来,垫着热水袋的脚居然不知不觉被烫伤了。

总院烧伤科江榕医生介绍,像陈老太这种情况,热水袋并未破裂,但自己却被烫伤了,这种烫伤叫“低热烫伤”。这是冬季很常见的病例,特别是低温的春节前后。今年冬天气温下降以来,也已接诊几例。冬季人体末梢神经反应比较迟钝,皮肤的感觉也弱了很多。接触热水袋时间过长,皮肤可能并没有感觉烫,但热力已经渗透到软组织而形成烫伤。尤其是患有糖尿病或中风后遗症的老人,因为末梢循环出现障碍,神经功能受损,感觉较迟钝,对热和痛觉更不敏感,烫伤就在所难免了。

孩子也是低热烫伤的多发人群

诊室里,一名3岁的小男孩也是因为被热水袋烫伤而来就诊。男孩的妈妈介绍,前一天晚上怕孩子晚上睡觉冻着,就灌了一个热水袋放在被窝里,她担心热水袋太烫,还特意用毛巾裹了一层。但是不知什么时候,外面的毛巾松掉了,热水袋直接贴着儿子娇嫩的大腿,结果就烫伤了。

江医师说,孩子也是低热烫伤的多发人群。孩子的皮肤很娇嫩。有些家长认为,在热水袋外面用布包一层,不直接接触到皮肤就不会导致烫伤。其实,这是个误区,热水袋外面包的一层布,隔热效果并不好,热量还是会持续传到皮肤上。要是包裹的包松脱了,那就更危险。因此,给宝宝用热水袋时水温不要太高,取暖的时间也不要太长,晚上睡前给宝宝用一下,等宝宝睡着后,再把热水袋取出。另外,用时一定要把热水袋的盖拧紧,防止水流出来烫伤。

低热烫伤也会伤得很深

热水袋引起的低热烫伤和高温烫伤不一样,表面上烫伤的面积不大,表皮看上去也不是非常严重,但往往烫伤得比较深。因为低热烫伤是温度在局部作用时间过长,热力慢慢渗透进软组织而引起的,有的皮肤甚至直接变硬变黑,伤得更深。

“每个人对热的耐受不同,有时候,你将50℃左右的热水袋放在身上某个部位取暖,虽然感觉不到烫,但时间长了,持续热量积累,容易导致低热烫伤。特别是下肢血液循环慢,而脚踝处的皮肤又特别薄,低热烫伤的概率很高。”江医师说,低热烫伤开始时,皮肤可能就红红的一块,有刺痛感,过一两天,皮下组织坏死,有出水泡、表皮破损的现象,下肢血液循环慢,伤口愈合起来比较慢。

值得提醒的是,低热烫伤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夜,由于热源绝对温度不是特别高,即使被烫,也是“很温和”、“有点痛又不太痛”,很多患者受烫时仍处在深度睡眠中,往往是第二天甚至是两三天后穿衣、脱衣时摩擦到伤处有较明显的不适才发现伤口。另外,由于伤口面积不大,很多人都不太当回事,到水泡破裂渗出、红肿发炎才上医院就诊。

低热烫伤不要乱涂抹药

发生低热烫伤后,很多人都是自己在家涂抹一些药膏,实在好不了才上医院的。

对此,烧伤专家提醒说,轻度的烫伤如皮肤只出现网状红黑色斑的,问题不大,只需及时用保湿润肤产品细加护理,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恢复;但对于局部皮肤已经出现硬痂、硬水泡的,往往该部位的细胞、神经坏死已不可逆,虽然一般面积不大、痛感不明显,也应及时到医院敷药,切莫在家中涂抹各种东西,以免处理不当污染创面,严重者久拖可致皮肤溃烂,长时间难愈合。就医前,建议不要抹可加重创面颜色的药水,以免影响医生观察判断。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