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王帆宇 整理
在岩茶品鉴中,无不以“岩骨花香”、“岩韵足”为好茶的至高境界,但其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特点,也让道行不够的茶友扼腕。
事实上,理解岩韵、感受岩韵,是欣赏和理解武夷岩茶的重点和难点。本期“老山茶说”中,公泰名茶掌门人老山将与我们分享他对岩韵的理解。
香清甘活与岩骨花香
对岩韵的理解,基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香清甘活”,一说是“岩骨花香”。前者重点在“活”,后者重点在“骨”。
茶人池宗宪在《武夷茶》中对“香清甘活”的解读很到位。“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清”指茶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醇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即刻回甘。“活”则侧重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首先是细滑绵稠等触觉感受,其次是茶汤中各种味道的活跃。
1942年,茶学大师吴觉农在《整理武夷茶区计划书》中提到“是以(武夷山)所产茶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味兼红茶绿茶之长”。其中,花香易解,“岩骨”之真味难品。
乾隆品茗诗句“气味清和兼骨鲠”,异常清晰形象地描述出武夷岩茶的最重要特性。“岩骨”就是这种“骨鲠”感,“如鲠在喉”。但这种“鲠”,并非鱼刺在喉,而是水中有足够的内容物,一股气沿着喉咙往上顶,喉头被其完全占据,更像是感动时的哽咽,这股气其实就是岩茶特有的茶气。气往上行至喉部为鲠,过喉部则打嗝;如茶气充沛往周身扩散而饮者则全身熙暖、气串经络,或浊气下行、身心通泰等,这又是一种有益于身心的功效。
岩茶之“骨”,并不依赖鲜香,而是醇厚沉着的稳重味道。茶气充沛,喉韵明显,茶汤间似有柔韧细丝绵绵不绝,或如缓缓弥漫的小颗粒,咽下去良久,滋味依然在齿间口中流连。(注:在岩茶品种里并非所有品种都具备以上表现力)
岩韵更在岩骨之上
无论是“香清甘活”还是“岩骨花香”,都只是优质岩茶的必备条件,并非“岩韵”本身。这种“韵”其实是岩茶独特味道的延伸和回荡,滞留长久,甚或挥之不去。
有些茶友认为,武夷山中“烂石加青苔发出的气息”是“岩韵”最直接、最明白的感觉。但这也和花香一样,只是指岩韵产生时感官所感受到的内容,能否让这些内容在品饮时得到激发并产生悠久的回味,才是“岩韵”存在与否的关键。
岩茶专家黄贤庚先生对“岩韵”的看法是,具“岩韵”的岩茶,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捷明显,滋味滞留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