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希望尽快建吴石纪念馆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的故事,比谍战剧更惊心动魄,他是福州的骄傲;本报“虎穴藏忠魂”系列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市民表示——
希望尽快建吴石纪念馆

本报“虎穴藏忠魂”系列报道
 

N本报记者 周德庆

本报讯 北京、台北、郑州、福州,从吴石将军的出生地到牺牲地,本报记者兵分三路,行程跨越海峡两岸,从尘封的史料到实地的寻访,从家人的回忆到亲历者的见证,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意图还原一位真实的红色特工。从1月8日开始,本报持续用五个整版,独家揭秘了吴石将军的传奇人生经历。(“虎穴藏忠魂”系列,详见1月8日A04版、1月9日A03版、1月10日A09版、1月14日A06版、1月15日A06版)

系列报道见报后,在读者和网友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新浪、搜狐、腾讯、东南网等网站纷纷转载,网友表示,“吴石将军的故事,比谍战剧更惊心动魄”,“吴石是福州人民乃至中国人民的骄傲”。一位退休老教师动情地说:“这组报道,让年长者重温了过去,让年轻人记住了过去,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遗愿在榕建图书馆可惜所藏书籍多遗失

“吴石将军的遗愿,实现了吗?”海都报读者陈先生等人在读完《临刑吟绝诗遗恨马场町》后,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吴石将军临刑前,希望能将自己收集的书籍,在福州设立一个小规模图书馆,以供后人学习。

吴韶成告诉记者,父亲一生爱书,除了资助亲朋,薪俸几乎全部都用于购买书籍。其中,以留日期间收集的军事学参考资料(有不少日本秘密兵书)、日本陆大教程和父亲个人的战术战史作业等原件最为珍贵,“可惜,都在抗战期间丢失了。”

而遗书中提到的书籍,是抗战胜利后吴石重新多方收集的,且多为兵书、古书等。“父亲的遗愿,恐怕已经无法实现了。”吴韶成说,父亲留在故乡的藏书,在建国后动荡的政治风波中,全部被损毁和遗弃。

在仓山区螺洲寻访时,当地的老人和记者提起了一个动人的场面:当年,在螺洲,全村人忙着晒稻谷,而吴家人却在忙着晒书,“江风一起,一地的书籍‘沙沙’作响,就像一段美妙的音乐。”

如果您的手上还藏有吴石将军的遗物,可拨打968111联系本报。本报定会将遗物转交给吴石将军的儿子吴韶成。

数千读者、网友来信来电评论本报报道

今年是吴石将军诞辰120周年。英雄的子女,有一个难了的心愿:在故乡福州,能有一座属于吴石将军的纪念馆或纪念广场,好让父亲的英灵能魂归故里。

吴石将军是福州人民乃至中国人民的骄傲,但记者了解到,在吴石的故乡福州,目前仍然没有吴石将军的纪念雕像、纪念馆、烈士陵园等。

本报系列报道在读者和网友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新浪、搜狐、腾讯、东南网等数十家网站转载报道,上百个读者来信来电,数千条网友留言评论。吴石,这个曾经被特殊原因遮挡的爱国将军,再次穿越历史的风尘,回到故乡福州人的心里。

看完本报的系列报道后,不少市民呼吁,尽快建起吴石将军的纪念馆,让700万福州人能有个地方,寄托对吴石将军的敬仰和哀思。

音 声

“这组报道,让年长者重温了过去,让年轻人记住了过去,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海都报读者、退休教师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你们,在烈火中永生。谢谢海都报,让我知道了吴石将军。”——海都网网友

“你用机智,保护了福州;你把热血,洒在了黎明之际。历史记住了你,故乡福州记住了你。逝者安息。”

——新浪网友“沧海一粟”

“海都报是福建省影响力最大的一份都市报,对吴石的报道,让福州人知道这位杰出的先烈,很有意义。”

——海都报读者周先生

“真实的潜伏,报道与热播的谍战剧相比,更加鲜活和动人。千万不能淡忘烈士流过的鲜血。”

——搜狐网友“剑胆琴心”

□特别鸣谢

本系列报道参阅并部分引用资料如下:《冷月无声——吴石传》中共党史出版社郑立著2012年4月第1版;《吴石将军英魂略》政协福州市郊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螺洲镇人民政府编;《五十年代在台湾殉难的吴石将军——挥泪忆和父亲走过的岁月》;《百年潮》2011年第3期。

对上述书籍的编著者表示感谢。

征令集

吴石诞辰120周年该如何纪念

今年是吴石将军诞辰120周年,故乡福州该如何纪念他?即日起,本报将向国内外的读者、网友,征集纪念吴石将军的建议。您可以拨打本报热线968111,或来信至福州市华林路84号海峡都市报社会新闻部“吴石报道组”。本报会将您的宝贵建议转达给相关部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