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8版:慢读/闲逛
3上一版  下一版4
 
骗子的骗
煤气骗子
帮我找找福来
电信骗子
唐明修和学生们的大漆展
老鼠药男
看报防骗
年轻人不在家
蚕事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蚕事

 

N沈菁(上三路)

每次班级组织亲子活动,一家三口都出动的,很少。大多数是“母子组合”,只有张棉棉和张爸,是唯一的“父女组合”。于是,万能的家长QQ群很快“人肉”出了张家的信息:单亲家庭,离婚时前妻带走了存款和汽车,留下女儿和位于西湖边的学区房给张爸。

家长之间的称呼,通常以孩子的姓名加上“爸”或“妈”的后缀——也就是“XXX爸”或“XXX妈”,叫熟了之后,往往简称为“张爸”或“李妈”。直到去年早春的一天,“李妈”突然发飙:“我又不姓李,以后不要叫我李妈!”家长们立刻知趣地改口叫“耿妈”——她的儿子叫“李耿耿”。其中的隐情,自然是人艰不拆:新近离了婚,当然不愿意再被冠以夫姓了。

那个学期,科学课要求孩子们养蚕并观察——其实诸如此类的小学生实践活动(还有泡豆子发豆芽等),到最后都变成了家长们的作业。整个春夏,家长QQ群里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哪里能搞到桑叶”。其中,“桑叶焦虑”最甚的则是耿妈,李耿耿最初从学校边的小店买了6只蚁蚕,靠着从小店老板那里买桑叶喂养,圆满地过完了一生。产下的卵很快孵出了第二季的蚕,竟有将近两百只。从小店老板那里买来一块钱10片的桑叶,刚扔进蚕堆里,立即就只剩叶脉了,李耿耿说:“我终于知道什么叫‘蚕食’了。”

只得另觅食物来源。耿妈也加入了几个家长发起的“骑单车找桑叶行动”。每个周六上午,照着网络上的“福州桑叶地图”,家长们出没在城市的各处,顺便校正“桑叶地图”。比如,“地图”上说温泉公园有桑树,却遍寻不着,倒是离公园有一段距离的花开富贵大厦停车场的墙角边,发现了一棵桑树;比如,“地图”上说铜盘的无线电管理大楼院内有一棵桑树,其实这棵桑树是长在一墙之隔的福建省劳动保障厅技术学校里的。

在这些活动中,张爸从不是组织发起者,也总是少言寡语的,但渐渐地,大家发现,有他在,心里格外踏实。他有天生的方向感,总能带大家找到正确的路;他有锐利的眼神,一群人骑着车从三县洲大桥呼啸而过,他能一眼瞥见桥下有一棵大桑树;他擅长摄影,总是背着重重的单反,悄悄地拍下令人发噱的瞬间……甚至,他的随身包里永远带着一条新秋裤,在某个孩子不小心打泼汤弄湿裤子时迅速掏出来。

耿妈则是洒脱外向的,有一次饭局上,她笑呵呵地说:“我发现大自然真的特别神奇,会不断地寻求对称均衡,比如耿耿的第一波6只蚕,到成熟交配时,自然形成3只雌的,3只雄的。一批眠龄差不多的蚕,雄蚕和雌蚕的数量一定是差不多的。人应该也是如此吧。”我看到张爸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渐渐地,找桑叶的地域越扩越大,到了闽侯,到了永泰;渐渐地,找桑叶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下张爸和耿妈了;渐渐地,第三季的蚕都结茧了,不再需要桑叶了。那就去捞蚬子吧,夏天的周末,张爸带着张棉棉,约上耿妈、李耿耿一起,在森林公园附近的河里,张爸手持捕虫网,一个猛子扎下去,能捞起半兜的蚬子,其余三人在岸边高兴地又跳又叫。

秋天来了,不能下水捞蚬子了,那就去摘橄榄吧。张爸和耿妈两人骑着自行车去了闽侯,沿路摇桂花,摘橄榄。突遇阵雨,竟有淳朴的农家邀他们进屋小坐,喝本地红提酿的酒。雨过天晴,在林间穿行,耿妈突然猛地一摇树干,树叶树枝上残留的雨水滴得张爸满头满脸。张爸也如法炮制,猛地一踹耿妈近旁的树,耿妈尖叫着跳开,像回到少年时。

几近无所不能的张爸,缝缝补补水平要高于一般女人的张爸,还是有一项“不能”的,那就是给女儿扎辫子。于是,一直以来张棉棉都是留着童花头。秋天里,她的头发却留长了,耿妈给她扎各种复杂的小辫子,夹上五颜六色的小发卡。大家都说:“棉棉变漂亮了。”QQ群里的中年妇女们开始起哄:两好合一好嘛!我哨探耿妈的意思,耿妈说:“先不急着领证,先搬到一起住住看,合不合得来。”

新年将至,以为好事将近的大家,却得到消息:两人分手了。

一干中年妇女,虽然遗憾,却也理解,大家都是过来人,都明白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的道理。张爸的最新QQ说说变成了: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我百度了一下,是王小波说的。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