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3版:社区/家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区建垃圾池居民不答应
红砖镶青墙 防盗挺高级
零点后 进出小区要交钱
油气站成便道
屏东城小区外广场好多坑 行人常得防“陷阱”
甘蔗留头“节节高”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州祭灶有讲究
甘蔗留头“节节高”

生漆画金的灶神已不多见
 

N栏目主持 苏燕梅

这几天,水果摊上的甘蔗迎来了销售旺季。走在福州的街头,随处可见市民肩上扛着甘蔗回家。为啥呢?因为大家买甘蔗,准备祭灶。在福州,祭灶还有很大的学问。

在福州风土诗中,祭灶诗是这样写的,“官三民四曲蹄五,祭菜祭荤有后先,裁得鞭鞭焚纸马,送君骑去上青天。”福州民俗专家郑子端解释说,在福州,不同身份的人祭灶的时间并不相同。“官三、民四、曲蹄五”,指当官者廿三祭灶,老百姓廿四祭灶,曲蹄囝(疍民,连家船民)廿五祭灶。

不同的供品也有不同的说法。灶糖、灶饼是用麦芽糖做成的,本意是请灶公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荸荠,则是为了取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祭灶时,甘蔗一定要完整保留甘蔗头,这样才有“节节高”和“金榜题名”之意。除此之外,还常摆上豆腐和海蛎,寓意“来年招弟(意为添丁)”。

在民间,灶公纸有三种。一种是手书的,就是在灶台上写上“灶王爷”三字。一种是印上去的,就是街上随处可见的年画。还有一种是生漆画金的,现在几乎绝迹了。

郑子端说,最近他在翻阅一本美国传教士写的书,书中描写了清朝时期福州祭灶的风俗,其中有一个说法,以前闻所未闻。书中写道,在灶神爷上天之时,人们要抓几把豆子和稻草球抛到瓦顶上,听着豆子和稻草球在瓦顶上跳动滚落的声音,想象那就是灶神离去的脚步声和马蹄声。

最后,郑子端提醒,大家要把旧的灶公画像揭下来烧了,而不是撕了,意思是恭送他上天。

感谢郑先生提供新闻线索,奖50元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