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伟强 马俊杰 文/图
本报讯 “海峡都市报莆田新闻版不仅在传递正能量,也将莆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通过百姓语言,传递给更多的市民,很好地促进了莆田的发展。”昨日上午,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程强一行来到本报莆田新闻中心,看望慰问莆田新闻中心记者,并代表市委宣传部送来新年祝福。
去年8月,莆田市委宣传部、本报莆田新闻中心联袂推出《莆田建市三十周年特别策划——宜居港城“十字”妙语著新篇》系列报道,该报道围绕“城市发展‘一二三四五’,产业发展‘金木水火土’”的思路,让市民进一步全方位了解莆田新近发展的动向、成就和趋势,感同身受从中带来的惠民宜居变化。
对此,程强充分肯定了本报莆田新闻中心在过去一年的工作,特别是莆田新闻版配合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大型策划报道,赢得了市民的好评。另外,针对莆田新闻版民生领域的报道,程强也给予了肯定和支持。
2013年2月,本报莆田新闻版推出《“乌贼车”,何日不再来?》系列报道,报道始终立足于关注民生,并积极督促、协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尽快解决公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去年12月,莆田市交警支队、本报莆田新闻中心联手推出了“整治远光灯”系列报道,本报记者还与执法人员一起上路,第一现场记录交警部门查处远光灯的行动。在短短1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中,交警部门就查出和处理了近4000例滥用远光灯的行为。这些系列报道,只是莆田新闻版众多关注民生策划的缩影。
“阳光,象征着海都报的生机勃勃,也象征着莆田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前行;空气,莆田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中位列第一;都市,莆田还是座发展中的城市,今后将会发展得更好,莆田建市30年以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市民对此感同身受。”程强结合莆田的实际情况,与本报莆田新闻中心记者分享了他对本报办报理念“阳光·空气·都市报”的理解。他说,在拥有阳光和好空气的同时,莆田的发展将让在莆田工作的外地人更加热爱这座城市,让莆田人以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而自豪。
程强表示,希望本报莆田新闻版能继续传递正能量,更多地报道莆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多多关注民生领域,监督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够完善、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继续发挥都市报的媒体力量,共同促进港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