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 不能花比不敢花重要
“三公”经费的节约成效,主要还是“实际支出方面”的成效,而并不完全是预算编制上“允许支出方面”的成效。这也就是说,目前“三公”经费的下降,主要是源自一系列“整风禁令”威慑下的“不敢花”,而并非依赖于“预算约束”下的“不能(随便)花”。这正像此前媒体曾报道的,“机关手握千亿不敢花”,“政府存款余额超4万亿,有些钱地方不敢花又没投给民生”。
显然,强化预算约束机制,在预算源头上确保“三公”经费“不能(随便)花”,比单纯禁令下的“不敢花”,更为重要。要在预算的编制环节,确保政府预算的细化精确,并不断推进预算的阳光公开化。要在预算的审查环节,确保并不断强化人大对于政府预算的监督约束能力。
(张贵峰)
观点2 将更多资金用于民生
去年各地三公经费预算花不完,充分说明政府厉行节约的空间很大,很多三公经费支出其实是不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削减三公经费预算,是让反浪费之风长盛不衰的保证,保证政府过紧日子就要从削减三公经费预算做起。
近年来,虽然各项民生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政府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的投入仍捉襟见肘,很多普通民众还面临着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租)不起房、养不起老等困境,亟须政府扶贫济困。因此,各级政府厉行节约不妨从大力削减三公经费开始,同时将更多资金用于民生。
(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