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城事/综合·气象
3上一版
 
榕今明气温小跌
“亲情是最浓的乡愁”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亲情是最浓的乡愁”
“留住乡愁”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已收到近200幅作品,不少参与者将镜头对准了挚爱的亲人
霞浦网友黄亦钊供图
网友﹃冰红茶﹄供图
网友郑晓黎供图
 

N本报记者 王林成

本报讯 浓浓的亲情、深深的乡愁,是春节团圆的主旋律。当我们温习曾经的生活足迹时,亲情往往是最先浮上心头的记忆。本报“嗨!都来拍”栏目推出“留住乡愁”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一周以来,亲情成了不少人的创作主题。年迈的父亲母亲、春节温馨的团聚,很多参与者说,对他们而言,这是最浓的乡愁。本次活动将一直持续到春节假期后,今年春节回家,轻按你的相机或手机,记录下触动你的乡愁瞬间吧。

乡愁是什么?“在我心底,是鬓角飘忽着银丝般白发的老母亲,和陪伴老人一生、给全家人带来温暖的灶台(如上图)。母亲大四十多岁才生下我,老人今年已快80岁了。或许是年龄差距太大,或许是因为我不善于表达,母子俩的沟通比较少,我常常为此感到歉疚。”网友“冰红茶”表达说,“母亲翘首张望的期盼,母亲嘘寒问暖的唠叨,便是在异地工作的自己心底最大的乡愁。”截至昨晚6点,“留住乡愁”征集活动已收到近200幅摄影作品,“家乡的老父亲、老母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家中的一墙一瓦,还有那年迈的老父亲的身影,无时不在游子心中浮现(如下图)。”读者郑晓黎就在南平政和县拍摄了一位老父亲坐在砖瓦房之间的露台上,抽着烟若有所思的模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们还看到了读者黄亦钊镜头下,霞浦县连家船渔民大年团聚的场面,长期在船上生产生活,让他们相邻为伴,常常聚在一起(如左图)。

“乡愁”也可以这样拍

解读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内涵,也是此次征集活动重要的评选标准之一。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名片,如福州的绿化、空气、温泉等元素,就为福州烙上深刻的城市印迹。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个人的乡愁寄托,但在被乡愁打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留住这些乡愁。

家乡原本如画的田园风光,如今是否依旧?老民俗、老建筑等家乡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有没有被发展抹去痕迹?不妨拍摄一组新老对比照片,通过对比体现你想表达的想法。本报希望更多人可以拍摄出富有内涵的乡愁照片,比如以“环保”、“生态”、“民俗文化”等为主题,分享属于你家乡的乡愁印记。

□参与方式

嗨!都来拍

“嗨!都来拍”等待你的好图。如果你想参加“留住乡愁”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可通过扫描上方微信公众号“嗨!都来拍”二维码后,将摄影作品发给我们,并附上100~200字的文字,同时留下你的手机号,方便后期联系。作品要求原创,别侵犯了他人版权。

作品提交的其它方式:1.加入海都网摄影群(QQ群号:159704300),将作品上传到群共享里(如果群会员已满,请用2、3方式供稿);

2.通过邮件方式发送至本报图编的邮箱173729813@qq.com;

3.通过邮件方式发送至群管理员的邮箱bbs.Nhai-du@qq.com。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