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何旌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一小时,在假期里学生能有多少锻炼时间呢?近日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寒假里锻炼一小时对一些学生来说是件奢侈的事。本报与福州心向尚体育培训中心日前联合推出“青少年篮球特训班”,培训中心资深教练提醒,平时缺乏锻炼的孩子难以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运动起来更容易出现误区,操作不当的甚至会导致运动意外伤。
例如:篮球运球时低头,不观察场上情况;运球时掌心触球或单靠手指拨球;手、脚、躯干配合不协调;运球时用手打球,不是用手腕、手指按拍运球等等。教练提醒,虽然打篮球、踢足球、打网球都可能因为运动方式不当或时间过长等原因偶尔出现受伤,但只要调整锻炼方式,规避运动误区,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还是有利的。
误区1
掌心触球(拍球时有声响)
原因是手型不正确(没有成半球形);手没有主动迎接从地面反弹起来的球,随球上引缓冲不好;没有第一指节触及球。
纠正方法:孩子应多做手指、手腕随球上引和按拍的动作,如对墙连续拍球,坐在小凳上拍球等。
误区2带球跑
原因是对带球跑的概念理解不清,或衔接其他动作时脚步动作不清楚,球运得太高。
纠正方法:孩子们在练习中要严格要求,发现走步违例要及时纠正,重做,反复练习;运球时用力要适度.。
误区3两次运球
原因是手接触球的部位不正确,停止运球时没有接稳球(注意力不集中或紧张)。
纠正方法:认清两次运球概念,看懂正、误示范,对自己严格要求,及时纠正,养成好习惯。
接链关相
“青少年篮球特训班”2月22日起将开新班,由资深教练创编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篮球游戏,如运球看数报数,行进间直线、曲线运球,运球捅球,运球接力比赛等。再结合专业器材,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协调性。通过12个课时的学习,让毫无篮球运动基础的孩子,也能掌握所有的篮球技术动作、增强体质。男女生不限,都可以报名哦。
“青少年篮球特训班”特设三个校区,交通路校区(室外场地),人武校区、融侨校区(室内场地)新班招募中,想增强体质的学生和家长,可致电968111报名。登录海都小记者网站(http://xjz.zgz93.com/)可查看更多课程详情。
报名对象:10至14岁青少年;14人/班。每45分钟为1课时,共30课时。课时费用:室外场地750元/人;室内场地900元/人(含学生意外伤害险、训练服一套,场地备有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