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高敏
本报讯 从福州南后街衣锦坊口,北行二三十步,就到了董执谊故居。故居主人是《闽都别记》整理者,而他家老宅是福州旧时除光禄吟台之外,文人雅集、吟诗作赋的地方。如今,董家后人还生活在这里。老宅中一个写有“晓社”(老福州诗社名)字样的木盒子见证了旧时三坊七巷的文艺青年们玩作诗游戏的场景。
“这种游戏叫诗钟,限一炷香工夫吟成一联或多联,香尽鸣钟,诗作者分别将自己手书的作品匿名塞进木盒里,由评委评判。”董执谊曾孙董骏说,在他的记忆里,一到举办“诗钟”的日子,爷爷董岳如就会提前手书信函,邀请八闽各地的好友前来。到时,诗人陈衍、书法家潘主兰等文青如期而至。来到董宅的第一件事就是集资,你两毛、我三角,请来挑粪工、摆上尿桶。董骏笑说,“到了比赛激烈的时候,谁都舍不得去茅房,就躲在花园的一角就地解决。于是请人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赛诗开始,先定好规矩,之后组织者搬出限时器和木盒子。所谓限时器,是铜铸的仙鹤雕塑嘴里衔着一根红线,两端分别连接一枚铜钱与香炉的一根插香。点香意味着比赛开始,香燃尽后,铜钱落入铜钵中,宣告比赛时间到。诗作者随即将自己的手书匿名作品塞入木盒中。评委都是老一辈学者诗人。获胜者可领到一支铅笔、几角钱邮票。
董骏说,诗钟是福建的文化特产,从清朝嘉庆年间在福州创立一直流行到上世纪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