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陈盛钟 文/图
本报讯 春节后,不少市民重新考虑自己新一年的投资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常见的投资方式备受关注。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莆田多家银行发现,与春节前理财产品扎堆上市相比,节后各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数量略有减少,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出现明显回落,目前,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已下行至5.7%左右。
银行理财专家表示,节后大量现金持续回流到银行体系,节前不断攀升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出现降温是意料之中的事。近期,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短期内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还可能处在下行的空间。但长远来看,由于今年央行已确定了“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基调,预计年内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不会出现大幅下滑,且有望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银行理财收益整体下行
春节长假刚过,不少理财者发现,预期收益率达6%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已成稀有品种,7%以上的产品基本绝迹。
“理财火热发行中,119天,预期年化收益5.95%,先到先得。”这几天,招商银行莆田分行营业部的LED显示屏滚动一直播放着这条宣传标语。记者在该银行门口的一块宣传展板上还看到,该行近期重点推荐的五款期限45天至98天不等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均没有超过6.0%,最低的只有4.5%。不过,银行理财工作人员还提醒前来咨询的投资者要“赶紧下手”,称接下来一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可能会下调。
记者查阅各银行在售产品发现,眼下大部分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多数期限较短的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都下调到6%以下。还有一些理财产品虽然收益率变化不大,但有的提高了产品资金购买起点,有的则是延长投资期限,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彰显出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调”的趋势。而在春节前,预期收益率达6%以上甚至超过7%的银行理财产品还占据了相当的份额,而且其中有不少是1到3个月期限的短期理财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在售的理财产品中,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以城商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为主,国有银行的预期收益率相对较低。
“目前,各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水平基本已回落至5.7%左右,也有一些银行发售的短期限的理财产品跌破了5%。”记者询问是否还有6%收益水平的产品销售时,一家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小郑表示,从往年经验来看,年关过后,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水平都会出现整体下行的趋势,这符合正常的规律。去年底,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曾一路高涨,但在临近春节时已回落,当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也较多,相对而言,节后的理财产品种类也没有节前丰富。不过,即使已处于下行区间,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还维持在一个相对高位的水平。
未来收益不会大幅下滑
事实上,在节后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收益下滑的不仅仅是银行理财产品。春节前异常火爆的“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节后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也是节节下滑。记者查询发现,节后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最低时曾降到近6%,微信理财通的收益率也在节后跌破了7%。2月18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6.241%,理财通7日年化收益率为6.422%。而节前最高时,这两款互联网金融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一度达到8%左右。
“相对而言,年初银行资金没那么紧张,所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降低也很正常”,兴业银行客户经理黄女士介绍,春节前面临考核压力,同时为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争抢年终奖理财市场,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而节后,随着货币市场短期利率走低,资金面逐渐宽松,理财产品“高烧”的情况也告一段落。不过,黄女士也表示,一般情况下,每到月末、季末等存贷比考核时点时,银行还是难免会推出相对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因此,随着这些关键时点的到来,预计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还会出现短期冲高的情况。
莆田东兴证券投顾方建章分析,虽然眼下银行间资金面趋向宽松,但央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并未发生改变,未来一段时期内,保持流动性平衡将成为常态,与此同时,货币市场利率频繁波动难以避免。整体来说,今年银行理财收益水平不会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而且有望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莆田工行国际理财师方健榕表示,短期内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可更注重流动性,待新的市场热点形成后再进行选择。而如果投资者想追求更高的收益率,还可考虑投资纸黄金和债券基金。不过,投资者须理智、谨慎投资,不要盲目跟风追求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