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4版:莆田新闻/社区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干炸荔枝肉 外酥里嫩块块香
莆田元宵 特色民俗大狂欢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莆田元宵 特色民俗大狂欢

跳棕轿时点燃的篝火堆
 

从正月初四开始,一直闹到二月初二,其间各种民俗艺术轮番登场

N本报记者 谢丹 文/图

本报讯 虽然正月十五元宵节已过,但莆田仍有村落鞭炮声不断,女人们一身红装,宫庙前都是熙熙攘攘前来上香的村民,抬着妈祖的队伍浩浩荡荡走街串巷,所到之处鞭炮齐鸣。各种平时不多见的民俗表演也纷纷登场,垒蔗塔、摆贡品、跳棕轿、游灯,从正月初四一直闹到二月初二,28天里,各村庄轮流登场,最为隆重的要数各地一年一度的妈祖神像出游了。

各村轮流闹元宵 你方唱罢我登场

正月二十晚上,莆田市的南门鞭炮齐鸣,礼花点亮天空,抬着妈祖神像的游街队伍后面跟了一路彩灯,路边挤满市民。

“莆田的元宵节可算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的,每年从正月初四一直闹到二月初二。”莆田市群众艺术馆对民俗颇有研究的林成彬说,之所以这么长是因为各村轮流闹元宵。相传以前,靠海的莆田过年时经常有倭寇来扰,倭寇走后,当地就开始闹元宵庆祝,后来慢慢形成各村轮流闹元宵,闹元宵的村子把别村的亲朋好友请来看戏、吃宴席。

如今闹元宵时,整年难得一见的亲友齐聚一堂,元宵成了莆田人联络感情的节日,莆田人的团结、谦恭与和谐,在这个时候体现得最为真实。

妈祖神像巡游各村福首“做头”

正月十五是湄洲岛妈祖金身回祖庙的日子,每年过年,祖庙里的妈祖金身要到各地巡游。今年轮到上朱村,村里推选出十几位德高望重的男人“做头”,意为祈福的头领,也叫“福首”。晚上巡游开始,鞭炮齐响,队伍里一身红装、头戴红花的村民李女士说,她的丈夫就是今年的“福首”,觉得无上光荣。

“福首”朱先生告诉记者,每年的巡游路线都是历史上定好的,村里隔不远就有一家村民将临街的屋子腾空,挂满专门的花布,搭建供桌,摆上固定数量和种类的贡品,供游街的妈祖金身暂歇,这也是一种殊荣,会带来福运。

各种民俗表演很多都是“非遗”

林成彬告诉记者,莆田的元宵节有三种,一是寄托了人们祈求平安祥和的妈祖元宵;一是民俗活动大集合的枫亭元宵游灯;还有一种,莆田有87个地方神,都是抗击倭寇和历史上为莆田做出贡献的人,被人们当做神来纪念,每当元宵人们都会祭拜他们,抬着他们的神像和妈祖一起出游。

“每年闹元宵,都是一次莆田民俗艺术的大集合。”林成彬介绍,闹元宵既有莆田的妈祖信仰,还有童子驱邪开路的巫文化,更有各种民俗表演活动,车鼓、十音、八乐、祈福的蔗塔、桔塔、糕塔和贡盘,很多都为市级或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悉,二月初二,黄石镇下江口村是莆田市最后一个闹元宵的村落,届时会有莆田民间传统的民俗表演,八抬大轿的妈祖神像、打铁球、跳棕轿、踩火炭等。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