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简政放权 是政府自我革命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3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简政放权 是政府自我革命
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N本版文图 据新华社 法制晚报

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一条“深改”红线,贯穿九大任务。翻阅政府工作报告,这样一幅“改革任务图”跃然而出——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深化改革将贯穿全年九大重点工作任务,这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条红线。

报告提出,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

报告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短短十个字,意味着酝酿多年的公车改革将在今年得以启动。

关键词 简政放权

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

【报告摘要】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多释放改革红利。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完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放管并重,建立纵横联动协同管理机制,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推广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办事,探索实施统一市场监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报告解读】

晒“权力家底”减权增效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说,从自身改起,将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大事。减的是权,增的是效,放得下权力,才能激发起市场的活力。有效的市场离不开有为的政府,把“放”和“管”两个轮子做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车才能跑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说,权力清单制度既“限权”又“现权”,是政府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的“自我革命”,释放出进一步规范“印把子”的信号。晒出“权力家底”,让公众对权力边界不再“云里雾里”,使“变相审批”、“隐性审批”失去存活空间,是既“去皮”又“割肉”的举措。但好制度要有好的落实监督,不要让好制度变成“稻草人”。

关键词 财税改革

“三公”经费都要公开

【报告摘要】

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

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要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行政监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大审计和审计结果公告力度。

【报告解读】

不搞车改“三公”经费没法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这让被称为“中国公车改革第一人”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感到很高兴,在接受采访时连用两个“太好了”。

叶青说,今天一直留意这方面的信息,看到报告中使用“启动”一词,这含金量很大。这两年“三公”经费的下降主要来自政府招待费的下降,另外出国管得严,费用也下降了。但经过这两年的改革,这两部分已经很难下降了。现在是不搞车改,“三公”经费就没法下降。而且车改过程中,公车会拍卖,还会为财政带来一部分收入。

“根据杭州车改的经验,我判断,公车改革完成后,我们将每年节约1000亿元。取消公务用车,不光是车,原来专门养的司机也会随之取消,这也将节约一大部分。一个地方,只要补贴不搞得太过分,一定会节约。”叶青说。

“启动车改,在具体执行上,现在是财政上的问题,压力在财政部门。”叶青认为,原来财政要养一个单位三分之二的车,剩余的三分之一的车由上级机关或者本单位自己来养,公车改革后,需要按级别向一个单位发放补贴,就是“车补”。原来不是财政养的车,也要统一让财政补贴,由“管车”转向“管人”,这对财政压力比较大,但财政部门要站在更宏观的、为全社会节约的角度去看待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怎么改?

部分地区车改后会发放补贴。全国人大代表高亚飞认为,取消公车发放车补,无疑是一大创新,但由于尚未出台全国性车补标准,各地自行制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与公交车、出租车等价格相比,每月两三千元的车补显得过高,难免被质疑为“创薪”。但如果标准过低,也可能削弱公务人员下基层的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说,公车货币化改革需要一个规范和相对统一的车补标准,这个标准应经过调查测算、严格论证,并应报请人大审核批准,最终确定。

随着公车改革的逐步推进,公车司机的安置问题亦成为一大难点。全国人大代表、铜陵市市长侯淅珉建议,公车改革应尽快形成相对统一的制度和模式,尽快在全国推开。“各地已有成功或失败的例子,看准了必须要改的,就一步推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