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文体
3上一版  下一版4
 
影片营销各出奇招
自购票房自称“奇迹”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3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购票房自称“奇迹”
电影《英雄之战》奇葩营销惹争议
陆毅、何润东在片中演得卖力,却被出品方黑了
 

N辛娱凤凰 青年

本报讯 上周五共有5部新片上映,其中由陆毅和何润东主演的抗日题材影片《英雄之战》看起来不那么起眼,与它同天上映的有柏林获奖影片《白日焰火》、东京获奖影片《警察日记》。论话题性,《英雄之战》并不起眼,然而3月21日首映日票房一公布,很多人不禁诧异,单日票房竟接近1500万,首周三天近4100万,成为5部新片中票房最高的一部。

见证“奇迹”?

在《英雄之战》公映前的宣传中,片方曾号称通过2个月时间,已提前预售450万张票,按35元的平均票价计算,《英雄之战》首周末票房肯定过1.5亿。片方此前夸下海口,称这一数字毫无疑问创下了华语电影新的奇迹,并认为该片开启了华语电影前所未有的销售模式。记者就此事向片方求证,对方含糊表示涉及商业机密。对方还说,“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个奇迹吧。”

在影片公映后,记者又对《英雄之战》的导演虞君豪追访,对方改口承认“预售450万张票”只是为宣传影片所做的炒作。同时,对此前传闻“用直销方法售票”、“把电影票与公司直销产品捆绑销售”的说法一一予以否认。

针对这样的炒作方法,一位业界人士表示,有一些片方会故意夸大首映的场次、排片、上座率、票房等数据,以达到提高声势吸引消费者的目的。不过,由于没有严格的行业监管政策,让不少片方钻了空子。

预售满场,影厅却无一人

22日,《英雄之战》的实际排片比为15.6%,列在所有电影的第三位。记者于20日中午截下的“22日全国20大城市预排片”的表格中,在其它影片的排映计划尚未出台时,《英雄之战》曾一度达到近六成的高排片。

有影院端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这次《英雄之战》的出品方挥金如土,其发行人员也展现了非常强的“渗透能力”,“他们先找院线谈,院线拒绝了还会到每个影城逐个击破。”于是,也就出现了“预售满场,影厅却无一人”的状况。

记者在北京走访影城时曾与几家影城的工作人员交谈,其中一影城工作人员透露了他所在影城参与片方自买票房的事实:“片方这三天大概从我们这儿买了900多张票吧,其实就是替他们自己顶票房用的,你看的这场电影估计就你一个人。”而另一影城经理则称,“他这个行为与电商在三八节搞的‘3.8元抢票’没有本质区别”。

观影遭遇“张冠李戴”偷票房

据透露,在本片的超前预售环节,内部员工已经通过超前购票、赠票的方式预定了票房。简单地说,就是公司先让自己的员工每人认领一定数目的电影票,造成票房假象。

如何让票在影院环节被发送出去,片方也有自己的办法。片方内部人员透露,片方购票的方式为:“他们和院线沟通,只要院线肯排片,每场次片方就先包下50张票。”同样的,片方很豪气,影院也不是吃干饭的,影院只要保证排片就可以分到票房,在不影响购票观众选择的情况下,影院可以将《英雄之战》排在早上,这样原本观众较少的场次就有了50张票被售卖出去。更有微博网友称,观众在观影买票时,收到影院的赠票,可免费观看《英雄之战》。此外,还有网友在微博上透露,自己购买的是《白日焰火》的票,却被电影院改成了《英雄之战》,此片也不排除偷票房的行为。

律师:自买票房属“虚假广告”“塞钱”涉嫌商业贿赂影院经理认为“自买票房”不过是一种创新的宣传手段,那么在法律层面也是这样吗?

记者最后采访了一位律师,他表示,“自买票房”本身并不违法,但“如果他以高喊我们票房多少而做进一步宣传行为和广告行为,那即便这些票房走了一遍真金白银的交易,这种行为仍然是涉嫌虚假宣传、虚假广告”。

而对于可能存在的片方对院线或影院人员私下里以“返点”“塞红包”等形式牟取高排片的行为,律师表示,如果证据确凿、涉及金额较大,这类行为是涉嫌“商业贿赂”的。

电影局回应:非传销

《英雄之战》的超前购票、影院赠票的方式是否属于传销?记者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市场处得到回应。

电影局市场处处长周宝林告诉记者,这样的营销方式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传销,也不能说钻了制度的空子,算是一种全新的影片营销模式,是利用了不同销售手段达到高票房的目的,电影局方面也在对这一模式进行研究。

据电影局给出的数据,《英雄之战》的预售票确实没有片方宣传的450万张那么多,而是100多万张,按照每张票35元的平均票价计算,大约3500多万元的票房,并非片方之前宣称的1.5亿。

此外,有消息称影片发行方银润公司的老总徐林因此事被“带走”。对此周处长表示,徐林只是被请去“了解情况”,对方也向总局详细介绍了《英雄之战》的发行模式。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