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盛钟 吴智飞 马俊杰 文/图
海都讯 “阿舅阿姑阿叔阿婶阿哥阿姊,亲戚大世都携来,衫穿红红,戴金戴银,答个人嘴都嘻嘻……”3月28日晚,在莆田延寿路荔城友德大酒店举行的婚礼中,莆田本土歌手陈诺现场演绎了一首莆仙话歌曲《结婚了》,让全场嗨翻了天。这首今年年初刚刚推出的原创歌曲,是全球首张莆仙话歌曲专辑《家乡》中的一首主打歌曲,此前已拍成MV,在网上好评如潮,并成为很多莆田婚礼现场竞相播放的“金曲”之一。
配乐包含传统“十音八乐”
《结婚了》MV全长4分45秒,主要拍摄地点为莆田妈祖研究院、仙漩工艺博览城、古民居、万达广场等,表现了莆田新人结婚时亲朋前来贺喜的场景。MV的大部分参演者都是莆田籍音乐人,并有莆田老年大学和莆田学院的部分学生,除了歌词、对白全部是莆仙方言外,配乐也有莆仙传统的“十音八乐”。在当晚的婚礼现场,《结婚了》播放后,宾客们欢呼声不断,大呼过瘾。
市民小李告诉记者,去年自己结婚时,一位亲戚曾在现场用莆仙话“喊四句”道贺,不少从外地来的同学都觉得非常有趣。《结婚了》将莆仙方言与流行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笑点更多,不仅喜庆、热闹,而且有见证意义,“我相信大部分莆田人都爱这样的原创歌曲,并引以为豪。”
曾觉得莆仙方言很“老土”
《结婚了》的词曲作者陈诺今年36岁,莆田秀屿区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获省百花奖、省十佳歌曲创作奖、省音乐创作“五一”劳动奖等,代表作有《海岬谣》、《故乡的荔枝林》等。1998年,陈诺考入福建师范大学学习音乐教育专业。大学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歌曲,但基本都是用普通话,“当时并不喜欢莆仙方言,觉得十分老土,难登大雅之堂”。
后来陈诺发现,部分闽南语歌手翻唱流行歌,听起来很有味道。他尝试着用莆仙方言翻唱一些流行歌曲,发现效果并不是很好,后来他想到了自己创作。2008年时,陈诺为莆田首部本土电影《莆田节奏曲》创作了一首原创的莆仙方言歌曲《一部电影一首歌》,大获成功。这也给了他更多的信心,从大学至今,陈诺已经创作了上百首原创歌曲,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莆仙方言歌曲,其中《三月廿三拜妈祖》、《父母恩》、《爬龙船》等歌曲在莆田民间流传甚广。
计划得到部门、企业支持
今年春节前夕,陈诺创办的睿客文化传播公司推出全球首张莆仙话歌曲专辑《家乡》,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正式出版发行,收录了《三月廿三拜妈祖》、《爬龙船》、《家乡》等12首莆仙话原创歌曲,除《结婚了》外,《父母恩》、《莆商壮志扬》等也都拍成MV,并在优酷等网站上发布,受到莆田网民热捧。
“这些莆仙话原创歌曲多以莆仙民俗为基础,结合现代时尚音乐元素,更容易让莆田的年轻人接受。”陈诺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音乐人,他希望能够把莆田方言和莆田文化,通过跳动的音符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莆田。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莆田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等多个部门也对他的计划给予大力支持,一些莆田商会及企业也赞助了资金。
陈诺透露,之前莆田也有一些人推动这样的工作,但多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如今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莆田本地的音乐人经过整合后已经形成了一支支“正规军”。今后,他们除了继续制作原创音乐外,还将寻找、培养莆仙方言的专业歌手,“我相信莆仙方言的使用和传承会越来越好!”
□莆仙方言拾趣
词语反着念
莆仙方言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不少词汇方言与普通话的念法是相反的,比如普通话念作公鸡,莆仙话念作鸡公。常见的还有菜腌(腌菜)、虾烰(炸虾)、笋咸(咸笋)、布拖(拖布)、面线(线面)、人客(客人)、米碎(碎米)、肉干(干肉)等。
这种用法在语法中被称为定语后置,学者研究表明,这种语法与壮侗语有关联。壮侗语又称侗台语,它的另一个身份是古越语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