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周德庆
海都讯 今日上午9时,在福州闽侯县万安山(樟山)公园,数十位抗美援朝老兵、烈士后人、闽侯县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等近百人,将在镌刻着221位烈士姓名的纪念碑前,摆上菊花,祭奠英灵。
清明前夕,本报寻访抗美援朝老兵,陆续推出了《闽侯勇士战火中的青春》、《“281.2”高地闽侯老兵的“上甘岭”》、《再回朝鲜 给三位战友扫墓》等记录闽籍志愿军战士的系列报道。
战争是残酷的,但为祖国而战,他们无怨无悔。系列报道见报后,不少志愿军老兵、烈士后人,纷纷拨打本报热线968111,回忆当年的战火青春,怀念牺牲的战友。
后人要叩拜未曾谋面的外公
昨日下午,福州城门镇小严告诉记者,4月2日上午,他想带着母亲,前往万安山公园,向志愿军烈士严宗院叩首,“他是我未曾谋面的外公。牺牲时,他只有19岁,还没有结婚”。
小严解释,为了让烈士有后,外曾祖父将其中的一个孙女(小严的母亲),过继给了严宗院,“我是第一次参加祭奠烈士的活动,不仅是怀念外公,也是向他当年的战友致敬。”(烈士严宗院的事迹,详见本报4月1日A03版)
烈士张在铭的侄子、侄孙也将前往万安山,祭奠亲人。昨日,张在铭的侄孙告诉记者,父亲出生时,叔公已牺牲,全家人只在照片中见过这位英雄。
据《闽侯抗美援朝纪念册》记载,张在铭,原闽侯第六区建华乡后曹村人(今仓山区建新镇),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4军74师222团3营7连的战士。1953年7月15日,在坚守“432.8”高地时,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他拉响捆在一起的手榴弹,与数十个敌人同归于尽。
老兵年事已高嘱记者寄哀思
万安山(樟山)公园位于闽侯县甘蔗街道,从入城路右拐至军民路后西行,即可到达。“闽侯抗美援朝烈士纪念亭”位于公园的半山腰。
81周岁的老兵严义祥,委托本报记者,给已逝的战友献上一束菊花,“腿脚不行了,可我真的很想去”。还有几位老兵因身体不便无法出席,他们也叮嘱记者转寄哀思。
当年,有不少志愿军战士复员后,转业回老家福州,进入铁路系统工作。昨天,南昌铁路局福州工务段的汤先生告诉记者,其单位还有二十多位志愿军老兵,在海都报上看到祭奠先烈的消息后,所有人都想去,但因年事已高,只好让四五位老兵作为代表,前往万安山公园。
目前尚健在的志愿军老兵,多已八旬高龄。不少老兵表示,如果自己不在了,希望子女每年都参加万安山公园的祭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