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0版:社会/坊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别等到生病了,才想起运动”
20米外就是地下通道 这对情侣翻护栏
两岁娃的妈有着“少女心境”
卖珠宝MM 扎耳针是绝活
敆做事别拖泥带水
□小喇叭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4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等到生病了,才想起运动”

杨大姐带领大家跳广场舞
 

N海都记者 廖庆升 苏燕梅 毛朝青 文/图

海都讯“别等到生病了,才想起要运动。”昨日上午,在看到本报《广场舞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报道后,福州鼓楼区西洪新村的广场舞领队杨大姐给本报打来电话,说起自己的广场舞故事。

杨大姐说,她今年48岁,前几年,她患上了重病,病情好转后在家休养,在这期间,她接触了广场舞。

看到小区有人跳广场舞,她就在后面学着。跳了一段时间后,她来了兴趣,就开始在电脑上寻找广场舞的视频,在家琢磨着。跳了两年后,街坊邻居就让她“执掌教鞭”,教大家跳舞。

刚开始,杨大姐和十多位街坊只是在小区的一个天台上跳舞,人数不多,跳的舞曲也很少。从去年9月开始,有街坊推荐,西洪新村对面的小区有块空地,很适合跳舞,大家就把舞台搬了过去。

每天晚上7点,是西洪新村街坊们的健身时间,人们随着熟悉的乐声起舞,每天都会跳个三十多首才罢休。每星期,杨大姐还会教一曲新舞,让大家换换口味。

杨大姐说,白天她跟着电脑学舞蹈,晚上教跳舞,经常半夜还起床学舞蹈,被老公戏称“走火入魔”。不过,现在有些年轻人也跟着她一起跳广场舞,让她很欣慰。“我希望能一直带着大家跳舞,让大家的身体都能好起来。”杨大姐说。

调查手记年轻人难找:三天才完成问卷调查

虽然这次调查只设置了50份问卷,不过要保证每份问卷都是真实有效,却有不小难度,因为调查对象实在是不容易找。

在跳广场舞的人群中,要寻找到年轻面孔,几乎是大海捞针。在调查的三天时间里,记者到处问哪里有广场舞场地,甚至乘坐公交车,见到一处跳舞场所就立即下车。

在调查时,我们发现,即便是跳舞的年轻人,也不太善于和人打交道。不少来跳广场舞的年轻人学历不高,他们不喜欢握笔,所以多数问卷都是记者问,再由记者将答案填写上。

大妈爱发言:希望消除对广场舞的偏见

与年轻人的难找相比,跳舞的大妈却喜欢抢着发言,内容很一致:诉说居民是如何想办法驱赶大家,不让跳舞。

在秀山路北尚小区门前的广场舞场地,65岁的陈阿姨说,除了跳舞,就没有适合自己的活动了,可总有些人使坏,老往舞池里扔东西,到后来,就连货车也把舞池占去不少地方。在老人们看来,这是因为周边的居民对广场舞有偏见。“其实我们都很自律,不到8点半就回家休息了,跳舞的人都特别乐观积极,还经常为有需要的人捐钱捐物。”陈阿姨说,希望为广场舞正名。

征集令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年轻人和上了年纪的人对广场舞的看法截然不同。如何让广场舞既不扰民,又能满足大家的锻炼需求,例如场地的选择、时间段的安排等,你有任何建议,请拨打968111告诉我们。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