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重唱战歌思战友
61年了,班长请入列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4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唱战歌思战友
30多位在榕志愿军老兵,昨在“闽侯抗美援朝纪念碑”前,缅怀在朝牺牲的221位战友;本报读者网友随同追思,感受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老兵为战友戴上当年的纪念章和军功章
穿上军装,戴起志愿军胸章,老兵们在纪念碑前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60多年了,老伙计,我想你们!”纪念碑下,老兵在默默地祭奠
烈士张在铭的侄孙带着老人的遗照参加纪念活动▲
老兵代表为闽侯籍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揭幕
 

N海都记者 周德庆 肖春道 文/图

关注理由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 就是保家乡……”昨日上午,在福州闽侯县万安山(樟山)公园,站在纪念碑前默哀三分钟后,30多位80岁高龄的老兵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纪念碑上,刻着221位牺牲战友的姓名。

不少参加这场纪念活动的志愿军老兵,都带着本报“抗美援朝 福建老兵”系列报道的版面,他们要告诉已逝的战友,“你们的牺牲,人们不会忘记。”

60多年前,他们一起跨过鸭绿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牺牲的战友留在了千里之外的朝鲜。在海都报的征集下,数十位烈士的后人,将菊花摆满、火纸点燃,祭奠亲人。本报一些读者、网友昨日也到场,随同追思,感受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本报记者用文字、图片如实记录,向当年“保家卫国”的英烈们、老兵们致敬!

老兵集结:穿上军装,戴上勋章,再看战友

昨日上午8时20分许,离“闽侯抗美援朝纪念碑”重新揭碑仪式还有40分钟,周祯荣、严义祥、王庆德、林炳周等志愿军老兵已陆续登上万安山。他们的年龄都在80岁左右,彼此拥抱后,再述当年战友情。

这是闽侯县民政局、抗美援朝福州地区联谊会组织的一场“缅怀烈士”的活动,对象是刻在纪念碑上的221位烈士。抗美援朝期间,闽侯县有2013位青年参军,不少人牺牲在了“最后一战”——金城战役。昨日,严义祥与他的战友们,穿上当年的军装,戴上志愿军的胸章、纪念章,带着花圈、菊花、香烛,从福州各地赶到万安山。

“到朝鲜去,就是英雄!”老兵们依旧清楚地记得参军前接受过的战争动员。当年,新中国刚成立,他们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保家卫国,他们参军,从福建出发,七天七夜后,从丹东跨过鸭绿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21位同乡战友长眠于朝鲜。

上午9时许,默哀三分钟后,“闽侯抗美援朝纪念碑”前的红布被慢慢揭开。重新修缮后,纪念碑更加庄严。石碑上镌刻着221位烈士的名字,他们的忠骨还在朝鲜,但他们的英名永远定格在光荣史册中。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30多位老兵再次唱起这首早已融入他们血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老兵们说,歌是唱给自己的,也是唱给牺牲的战友的。

祭拜亲人:有烈士只留下一张黑白照片

一起祭拜的还有多位烈士的后人,他们看了本报的报道后,选择在昨天同行前往祭拜。

家住福州仓山区的张永清与父亲一起参加活动,他要给叔公张在铭烈士献上一束菊花。“父亲也没有见过叔公,家里只有一张叔公的黑白照片。”这张照片,张永清昨天也带在了身上,照片上,烈士一身戎装,容貌永远定格在了20岁。

纪念活动现场,烈士严宗院的妹妹、女儿,找到了严义祥。他们已经有十多年没见了,当老人回忆起子弹击中严宗院腹部的一幕时,三个人的眼眶都湿润了。

看到本报的报道后,闽侯祥谦镇的林柯松一家人专门赶到万安山,给伯父林依珠烈士烧纸钱。“伯父牺牲时,只有22岁。噩耗传到家里后,奶奶受了刺激。”林柯松告诉记者,以前家里的电视,不敢播放有关抗美援朝的电影,“奶奶要么沉默,要么就以为儿子在电视里。”

杨若潭烈士的家属,对着一部手机,点上了香烛。他们说,手机储存的照片里,有烈士证、照片和战友对他的回忆。

……

除了对牺牲战友的怀念,不少志愿军老兵也牵挂那些满身伤痛的战友。林君才、刘炳停等人对战友洪玉炎很担心,“金城战役期间坑道作战,使他的身体永久地留下了皮肤病和关节风湿。”

记者从抗美援朝福州地区联谊会了解到,目前,闽侯籍健在的志愿军老兵人数约300人左右,耄耋之年的老人,多数人的身上都有战争的创伤。抗美援朝福州地区联谊会希望,民政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能给这些老兵以及烈士后人更多的关怀。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