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八旬翁建陵园 祭先烈64年
福州清明祭扫多讲究
福州追思遗体器官捐献者
戏痴一生 临终牵挂闽剧社
□简讯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戏痴一生 临终牵挂闽剧社

霞姐(左一)过世近20年,票友们还常想起她
 

N海都记者 吕蕴岚 黄启鹏 文/图

海都讯 1995年7月16日,福州“榕嘉闽剧联谊社”票友们带妆排节目,为霞姐庆祝七十大寿。霞姐大名杨晚霞,曾是闽剧专业演员,1992年加入联谊社,义务指导票友们排戏。

1995年年初,霞姐被查出患了癌症。临终前,她叮嘱老伴一定要找到老同事徐雅英,劝她来给票友们做指导。如今,这个联谊社已成立22年,在票友社团里算得上“高寿”,票友们还常把“霞姐”挂嘴边。

痴迷闽剧因戏结姻缘

霞姐是福州人,家境贫寒,十多岁就进入江边村一民间闽剧团学戏,展现出戏曲天赋。她唱闽剧字正腔圆,婉转优美,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福州有名的“四赛乐”闽剧团。1958年,福州各闽剧团整合成福州闽剧院,霞姐在其中担任青衣一角,享有一定声誉。

霞姐舞台经验足,但文化程度不高,另一名男演员则相反,两人常在一块探讨,渐萌爱意。婚后两人感情和睦,遗憾的是,丈夫患癌去世。

1959年10月,福州闽剧院要抽调骨干去南平组建南平闽剧团,当时剧院二团二队正上演新编历史剧《蔡文姬》,备受好评,整支队伍被选定支援南平,霞姐也在其中。霞姐在南平工作多年,退休后回到福州。

在工作中,霞姐认识了同样热爱闽剧的琴师林剑秋,再次成家。林剑秋非常支持妻子的工作,将她擅长的闽剧选段曲谱记下来,刻版装订成册,送给爱妻。

退休不离戏临终找好接班人

1992年,“榕嘉闽剧联谊社”成立,退休的霞姐加入,手把手教票友们化妆、摆身段,不厌其烦地教唱腔、动作和站位,教出了联谊社多名“台柱”。

1995年年初,霞姐诊断出癌症,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可闽剧社每次活动她都不落下。她一直希望能找个人顶替她给票友们做指导,巧的是,她在菜市遇到了失联已久的福州闽剧院老同事徐雅英。虽交换了住址,但霞姐身体不便,一直没能登门。

当年7月,大伙儿张罗着给霞姐过70岁大寿,没有戏服和行头,票友专程去莆田买回来。没多久,霞姐病重,临终前交代丈夫一定要去找徐雅英,林剑秋办到了。

霞姐的拿手曲目是《金钿玉镯仔》,近20年过去,福州闽剧爱好者们大都还是认她的版本。这也是“榕嘉闽剧联谊社”每年必排的节目,大伙儿缅怀可亲可敬的霞姐。

感谢王女士提供线索,奖励50元

□结束的话

明天就是清明节,“放不下的牵挂”系列报道也到了尾声。这组报道,登场的都是身边的普通人,有淡泊一生的老人,有相约捐遗体的医患朋友,有默默捐资助学的老战士,还有留下一串英文遗言的百岁老人……

从他们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善待生者,减少遗憾。追忆先人,继承遗志。”这种代代相传的爱,应该就是清明节的意义所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