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8版:城事/影像
3上一版
 
卵石古寨 千年流韵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4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卵石古寨 千年流韵
仙游园庄镇鳌峰寨始建于唐末五代,为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风格独特
原来门洞里有木质大门,如遇大火,可从上方往下洒水
石头寨有三个门洞可进出
石砌的寨墙有2米多高
高峰村的许多村民都是从这石头寨搬出去的
 

N海都记者 吴智飞 陈小芳 马俊杰 文/图

海都讯 在仙游县园庄镇高峰村,有一座由鹅卵石垒筑而成,不加任何人工加工浆砌的“石头城”。其始建于唐末五代时期,是仙游县建国后首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各种原因,石头寨的文物和史料保存较少,寨子也日趋破落,但透过厚实的古墙、独特的护城坡,千年石头寨的工艺魅力仍能让人惊艳。

目前,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正在对相关史料进行挖掘,预计今年10月份出成果。

这个石头寨原称“新安全庄”,又称顶大埔城,俗称鳌峰寨,位于如今的园庄镇高峰村,高峰村原名鳌峰村,村子因寨而得名。相传明世宗(嘉靖皇帝)私访江南风光,路过此寨,见此寨建设雄伟壮观,再审视峰形似鳌头,御笔赐“鳌峰寨”。

寨外是一条混凝土小道,蜿蜒而上,鳌峰寨盘踞于高约20米的小山丘上,周围遍植密林,一块石碑竖立在小道边,石碑上记载,1980年9月鳌峰寨被评为仙游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鳌峰寨形状像牛头,前小后大,坐西向东,长110米,宽70多米,总面积2.112万平方米。双面全部采集卵毛石砌筑,不加任何人工加工浆砌办法。墙高2米多,墙上有护城坡,护城坡内侧是人行道,宽2米,以利于战乱防御时调动人员和运送器物。记者看到,寨墙上已长满野花草,厚实的寨墙有四米厚,卵石上长满青苔。由于交通、卫生、住宅面积等问题,大部分村民已搬出古寨。

2011年,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成立,据该学会会长陈小蕾介绍,2013年10月开始,学会成立课题《地名文化遗产和古村落的研究》,已组织相关专家对鳌峰寨地名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记录。陈小蕾介绍,目前根据仙游县志可了解到,鳌峰寨始建于五代末,所采用的鹅卵石干砌建筑城墙建造技艺是农耕文明时代的工艺结晶,此技艺广泛应用与城内的房屋建造,形成了浓厚的地域艺术特色。鳌峰寨具体的建设者、建设时间,其在明代的倭寇、民国的土匪横行时,究竟经历过哪些战役,发生过哪些故事,都有待考证。陈小蕾表示,这个课题需约一年的时间,预计在今年10月份可有结论。

“村民说

鳌峰寨虽建于千年之前,但寨内文物除了古墙,仅剩下关帝庙中的两根石柱。记者看到,这两根仅存的柱子上写着一副对联,“吴宫花草埋幽径,魏国山河半夕阳”。今年78岁的郑维亨老先生是鳌峰寨的居民,他和村里另外两个老人郑福戎、郑养彪负责保护鳌峰寨,这三个村民均是小学的退休教员。郑维亨介绍,这两根柱子上的对联是宋朝某个书法大家所写,但具体是谁已不得而知。

鳌峰寨固若金汤,千年中每逢天下大乱,或倭寇、土匪侵袭,鳌峰寨必定收容附近村民,渡过难关。关于发生在鳌峰寨的战役的传说很多,但许多传说目前亟待考证。郑维亨介绍,鳌峰寨虽为石头寨,但内无淡水,村民每日需要到寨外的枫慈溪提水。相传,有次敌人来袭,村民们固守鳌峰寨,敌人便采用围困之计,试图困死寨内诸人。当淡水用尽,寨将破之际,村民们把人、牛、羊的尿液收集起来,洗了衣服被褥,在寨墙上晾晒。衣物被刻意掉落寨外,敌人摸着湿漉漉的衣服,便想寨内定有淡水,围困之计不攻自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