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新榕 文/图
海都讯 近段时间正是春笋破土而出的季节,有的人想尝尝更鲜嫩的春笋,于是盯上了小区竹林里的嫩笋,福州晋安区西园雅居一些居民甚至带上小孩一起体验挖笋的乐趣。不过,这两天,居民们都不敢去挖笋了,因为竹林旁挂了一块牌子——已经下药,不敢挖笋。
居民:怕吃了“毒笋”
周先生住在西园雅居14号楼,最近发现楼边绿化带的竹林里冒出了不少笋。晨练时,他经常发现有人跑到竹林里挖笋。尽管知道这种行为不文明,嘴馋的周先生也忍不住“跟风”去挖了两三个笋尝鲜。
昨日清晨,周先生再次来到小竹林里,想再挖几个笋吃,结果被一个警示标语吓坏了。
“看到竹林边的一棵大树上多了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已经下药,不敢挖笋’。”
“不知道竹林和竹笋有没有被下药,什么时候喷洒的我也一无所知,看到这块牌子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由于前几天已经吃了一顿挖回家的竹笋,周先生虽然没感觉到异常,但心里还是不踏实。
物业:标语只是唬人
昨日中午,海都记者来到小区14号楼边上,在竹林边一棵大树上,果然发现了这块警示牌。但这块牌子是谁挂上去的,什么时候挂上去的,过往的居民都表示并不知情。
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片小竹林并不是居民种植的,而是自己长出来的,因为刚好长在绿化带里,绿化工人就顺带做了维护。春季竹笋冒尖,被不少居民盯上了,有的居民甚至还带着小孩来挖,绿化带被挖出不少坑洞不说,草坪也被踩坏了。
物业工作人员说,在绿化工人劝阻无效的情况下,他们只好挂出警示标语,这样居民觉得害怕就不敢再来挖竹笋了。实际上,绿化工人并没有对竹林和竹笋喷洒农药,这是不得已进行的“心理战术”,目的也是奉劝居民爱护绿化,不应该去偷挖竹笋。
□快刀短评
与其玩“毒战”不如以诚相待
为了几根小小的竹笋,绿化工人和偷挖的居民玩起了“毒战”。“以毒攻毒”的策略也许一时有用,但损失在长远。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竹笋是有毒的,工作人员也出了告示,万一有人没有注意,仍然挖去品尝,而后中毒,放毒者能因为告知而免责吗?答案很明显,下了毒,就要为此担责。而如果没有下毒,只是吓唬一下,这就成了“狼来了”的游戏,一次两次之后,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绿化工人的“毒战”策略,无论真假,都不是上策。
不可否认,居民偷挖竹笋的行为确实不妥,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群体可以对公共环境只“享有”而不“维护”。否则,局部人群对文明“享有”背后,势必会形成对文明的阻碍和破坏。然而,想要谴责、纠正不文明的行为,必须以文明的方式来进行,化为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不是让不文明事件中的负能量发酵。
这方面,福州已有许多小区做出有益的尝试,他们对于破坏绿地者,首先当面制止,而后用花草和灌木做成“美丽的屏障”,挡住不文明的脚步。这些真诚的办法,起效不是立竿见影,但对于一个长期居住的小区,长远的效果,显然比一时的成效重要得多。 (林新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