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18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了第一集《脚步》。50多分钟的片子,美食数量超过20种。
观点1以美食见人生
相比第一季,第二季更为鲜明地加强了对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从人开始,叙事起兴,美食成为背景,灵魂感受触动。虽然也会有人觉得,人物故事略显喧宾夺主,对食物描述太过匆忙,但是一部主题为“探讨人与食物关系”的纪录片,本来就不只是一场美食盛宴,它不是“天天饮食”菜谱,更不是“美女私房菜”。
《舌尖》跃出屏幕之外的,有一种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就像第一集《脚步》中的养蜂人逐花而行,很多人都远离故土成为异乡之人,却顽强保存着来自儿时、来自故土的味觉记忆。《舌尖》让人有种冲动,想要回家再吃一顿妈妈做的饭,跟妈妈学做一道家乡菜,奔波路上带一点家乡美食。
对家庭温情和血缘亲情的渲染,也是《舌尖》的动人之处。无论是劳作的场面还是丰收的笑脸,无论是节日前的美食制作还是围坐一团的美食分享,美食总是与家庭相伴,幸福的家庭也总是不缺少美食。
这是一部美食纪录片,看不到酒店的名厨,只有民间的厨房,讲述着市井美食与草根生活。市井味与人文味的和谐混搭,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产生乡愁。 (舒圣祥)
观点2大脑频频死机
第一集里面,尚未播放过半,就已经出现咸辣豆花,并且绑定夫妻情深。这是对豆花甜党的偷袭,更是豆花界的珍珠港事变!这一集播出之后,甜党和咸党的争议势必再次升温。对此,我表示最强烈的遗憾。
其次,第一集给人的感觉整体太碎。谈及食物的来源和变迁,在一集之中提到了十几种不同的食材,食物更超过20种之多。如此走马观花、昙花一现,给人的感觉是高潮尚未到来,注意力就已经率先崩坏。加上镜头的各种快速切换,多重叙事线路的并举,第一集失之慌张,略显草率。尤其是把食材的得来不易、传统家常小菜和食物的流变三条线并举,弹跳太强,让我这样的中老年观众觉得眼花缭乱,难以跟上进度。
最后,突如其来的人文关怀破坏了纪录片的节奏。许多吃货界的同志纷纷来电来微信投诉,说一边流口水一边流眼泪的感觉实在太过怪异。大脑因为短时间内无法处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频频造成死机。(和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