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9版:今日时评·城事/坊巷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会做饭 就不是好庭长?
捐款去哪了
□追评1+1
纪念苦难岁月莆田人吃炝粉
小区餐馆用“舌尖”拉生意
破仓库拍婚纱照 市民惊呆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念苦难岁月莆田人吃炝粉

莆田炝粉
 

N海都记者 陈燕燕 关铭荣 文/图

海都讯 炝读qiàng,多指制作冷菜的一种方法。在莆田街头,炝字随处可见,不少小饭馆门前都有斗大的招牌——炝肉、炝粉。这些不同于普通的炝菜,而是莆田的乡土名菜,做法独特。一些慕名而来的外地客,蹩脚地学着莆田话,招呼老板“来一碗chāng肉”,老板心领神会,很快就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炝肉。

炝肉 馋嘴丫鬟的发明

在莆田,天九湾的炝肉最有名,东门兜阿文的口碑也不错。其实,炝肉只是一道家常菜,主妇们常做,但要炝出地道好味,还得下点功夫。首先,得精选里脊肉,切碎、腌好,再拌上地瓜粉,放入滚沸的高汤中,加些青菜即可上桌。很像常见的滑肉汤,不过,味道决然不同。

传统的炝肉,多会加豆腐丸、豆芽菜。出锅后,肉片爽滑,豆腐丸鲜美,一大碗炝肉汤配干饭,能吃到撑。

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林成彬说,炝肉最早出现于宋代,而在莆田民间,炝肉还有个传说。有个丫头嘴馋,趁着主人出门就偷吃肉,但时间匆忙,她只得用最简单的方法炝肉,没想到,肉片很鲜嫩。她忍不住告诉主人,才流传了下来。

炝粉 山区喜宴头道菜

同是炝字辈,炝粉也少不了地瓜粉。把五花肉、豆腐、猪血、香菇切丁入锅,加入手工线面、海蛎、蛏干,熬到入味,锅里有了猪血的红,豆腐的白,肉的粉,海蛎的黑。最后用地瓜粉勾芡,再撒上香菜,就有了一锅春色。

曾在莆田庄边插队的黄依姆说,炝粉是山里特色,味浓爽口,吃起来又清凉。更有寓意的是,做炝粉犹如居家过日子,用岁月之火慢慢熬,再用情感勾芡,一家人再也分不开,为此,炝粉在莆田山区常作为喜宴的第一道菜。而小饭馆花样多,又做出苦螺炝粉、海鲜炝粉、鲍鱼炝粉、大肠炝粉等,口味独到。

林成彬说,炝粉有460多年历史,明代嘉靖41年,莆田百姓正准备过年,倭寇突然来犯,大伙来不及做年夜饭,只得把备好的菜胡乱搅在一起,吃完就逃难了。此后,为纪念那段苦难岁月,大伙会在春节前选一天吃炝粉,尤其是农历二十四除尘时或大年三十的中午。莆田生意人还习惯在农历二月二做“头牙”那天吃炝粉,纪念宋代富商陈米牙。

感谢翁文峰题字,奖励20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