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海都报推出系列报道,采访了坚持纸质阅读的读书人,相比每天手机不离手、接受碎片化信息的人群,他们有的囤书成趣,有的宁愿亏本也要开书店,显得特别而孤独。(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A53版)
现代信息流通方式,冲击着传统的阅读。微博140字简短而有活力,搭配刺激眼球的图片,很对现代人的胃口。不过,仔细想想,微博上大量信息重复、小广告见缝插针,常常逛上一个小时,回想起来却一无所获。我身边有个每天花5小时阅读的朋友,他说,“一小时我能看100页小说,看完还会写写读书笔记,而不停刷微博能留下什么?”
读书的人不多,书店当然不好过。书店老板迎来的可能是一双双充满“同情”的眼睛,仿佛在说,“还开着书店呢,真不容易”。而为吸引顾客,书店老板们纷纷养花弄草点缀书香,时不时举办读书会刺激下疲软的人气。
我接触了不少这类小心翼翼维持开张状态的书店老板,无一不是自掏腰包倒贴钱,但当你反问他们为什么还要开店,他们苦笑中带着坚持,“还不是因为爱”,就像遇到一个命中注定要喜欢上,却又拿她无可奈何的情人。看着他们用眼神递话“客官,买一本”的模样,下次进书店,不妨带一本书出来,花费不过一场3D电影的五分之一,虽未必能给视觉以盛宴,却或更能让你久久回味,帮助你精神的成长。 (张颖珍)